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施工人员这个春
2024-05-01 23:14    8682 

马克里木在扎钢筋。

本报记者王汉超摄

1月15日下午3点,河南邓州南水北调中线湍河渡槽工程工地。吊装机起起落落,工程车来来往往,空气里弥漫着黄土的味道。薄雾笼罩着工地,气温降至零下5摄氏度,35岁的回族小伙儿马克里木正和他的工友在巨型造槽机上紧张作业……

马克里木徒手将一捆钢筋牢牢扎在一起,一双粗黑的大手冻出了好几道口子。“戴手套干活,总是不得劲。”他憨厚地笑笑,满不在乎。

2011年6月,马克里木和20多个甘肃临夏的老乡一起加入到湍河渡槽工程部钢筋班,从此一直没回过家。“春节放假也不回了,就在工地上歇几天。”他说,“我的老乡大多也不回家:一是回家的路太拥挤;二是工地上组织了不少活动,很热闹。”和我们匆匆聊了几句,他又一头钻进钢筋密布的造槽机。

湍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最大的渡槽工程。据项目部负责人陈谋建介绍,所谓“湍河渡槽”,形象地说,就是在湍河上方搭建一个“水立交”。由丹江口引来的水经过这个空中通道越过宽阔的湍河,继续北去。

湍河渡槽工程2010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经过108天的紧张奋战,目前已完成342根桩基灌注施工任务。放眼望去,一根根混凝土浇筑的巨大桩基巍然挺立,像一双双“大手”托举起“u形”混凝土渡槽。每个渡槽有多重?1600吨!将来通水之后,每个渡槽的重量将达到2000吨。

真正的施工难点就在渡槽的建设上。湍河渡槽创下了世界纪录:单槽跨度最大,达到40米。不仅如此,湍河渡槽的技术难度也是“世界级”的。这个庞然大物,高7.23米、宽9米,而且最薄处仅35厘米。它们采用的是全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结构。

为了浇筑“u形”混凝土渡槽,项目部专门设计了3台巨型造槽机。这在渡槽工程建设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据介绍,如果采用常规工艺施工,大约需要150天时间;借助造槽机,只需40天即可完工,工期大大缩短。造槽机为船舱构造,足有七八层楼高、100多米长,通体橙红色。舱体外,工人在喷涂保温材料;舱体内焊花四溅,钢筋密布,工人们各司其职,紧张有序。

来源:人民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