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是市民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水产品种类之一。同时,草鱼养殖也是水产养殖中较为普遍的。不过,自进入2013年开始,广东省的草鱼养殖就开始明显产量减少,虽然对全省范围养殖规模变化没有确切统计数据,但3成左右的降幅是业内普遍共识。在养殖总量收缩利好影响下,草鱼行情逐渐有所回暖。8月下旬,广东各地统鲩收购价大多在4.6-5.2元/斤范围内,虽然饲料价格略有提升,但整体而言,上半年统级草鱼收购价与养殖成本基本持平,甚至略有盈利。
在去年盲目扩大面积和增加密度后,产能过度增长和行业全线低迷,使常年稳定的草鱼价格大幅下行,而在历经一年左右的低潮期后,广东草鱼行业迎来全行业盘整。不少经销商重新评估市场风险,把控资金,而养殖户也把放养密度回调到前几年水平。
转养不多 降低密度为主
"今年,各地草鱼养殖规模下滑幅度很大。"佛山某饲料企业营销部长陈柯(化名)估计,2013年广东草鱼整体养殖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0%.大部分养殖户降低养殖密度,直接弃养、转养的不多。"像去年800-1000尾/亩的,今年调整为600-800尾/亩;而去年600-800尾/亩,今年调整为500-600尾/亩".公司副总经理罗大治也认为,经过一轮低迷行情后,很多养殖户在养殖密度上回归理性,不再盲目追求产量。
罗大治透露,今年整个惠州地区草鱼养殖量减少约25%-30%.他也认为,退出的人不多,大多控制了养殖密度。"精养的降低养殖密度,混养模式则加大其它品种的数量。"罗大治介绍,养殖户一方面降低了养殖密度,另一方面降低了饲料用量,肝胆、肠炎等方面病害随之减少。其估计,今年草鱼养殖药物上的成本会有所降低。
来源:农财宝典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