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不少消费者都胆战心惊。近日,有网友感叹,能吃的水果又少了一样,原因是一组“猕猴桃之乡”陕西周至县果农用膨大剂增产的照片在网络上热传,让人买猕猴桃“色变”。
记者随即做了调查,采访了市农科院作物林果所副所长叶正文,称自己还没有见过膨大剂催熟的水果是什么样子,草莓、梨、桃、西瓜等上海地产水果为了能卖出好价钱,并不再追求个头大、产量高,而是要保证果实少而精,膨大剂等生物生长调节剂在上海郊区果园里,几乎无用武之地。而且使用膨大剂,在前期生产中费时费工,增加种植成本;后期收获上市,口感风味下降,果实容易腐烂,储藏期变短,对果农来说是笔赔本买卖。
至于外地来沪的水果,农业部农产品安全质量风险评估中心(上海)主任、市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赵志辉研究员介绍,农业部和上海市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各大水果批发市场,抽检四季不断的来沪水果。只要是在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中达标的,市民均可放心食用。
到目前为止,相关农业部门一直在密切关注膨大剂使用和残留情况,远未达到需要发布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级别。
来源:食品产业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