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货币热”降温,政策或有微调
2024-05-04 14:06    5262 

在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急速攀升之后,6月份,货币政策“中性偏紧”的特征十分明显: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427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8605亿元,同比亦少增593亿元。

与此同时,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看,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从5月末的15.8%,降至14%,为1至6月的最低水平。

“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人民币贷款的下降,说明央行的调控达到了效果。”多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增长“底线”管理的背景下,下半年货币政策微调力度将有所加大。

昨日,央行在其官方网站上也公开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央行还称,要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

全面纠偏

“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得太快,6月份有意把速度降低下来。数据说明央行的调控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去年全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才15.76万亿元,而今年前6个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就超过了10万亿元。

从整个上半年看,宏观经济呈现了“经济冷、货币热”的现象,即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快速增长,但宏观经济并不领情,多个经济增长指标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上半年的货币供应、信贷等数据,与年初目标相比,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刘元春解释称,6月份数据的变化,原因在于货币当局对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监管套利进行了全面的纠偏。

中国银行的研究报告则称,考虑到监管层正在着手治理社会融资空转的情况,以及近期中央政府关于要“激活货币信贷存量”的表态,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势头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总量上看,6月货币信贷数据大幅下降,结构上,数据背后则释放了积极信号。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