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发布之日,其中第二季度gdp数据备受瞩目。包括“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等预测纷纷显示,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预计降至7.5%左右,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很有可能连续两个季度增速放缓。
虽然历经上周高层频繁表态之后,市场对于经济放缓的信息可能已经消化到位,但国家统计局对经济下滑压力和高层政策的进一步解读,以及在当前形势下会否出现政策微调的信号,仍旧值得关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而此前有政府人士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预期未来政策层面会在投资和消费方面有一定宽松,其中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促进信息消费都将成为重点。
经济增长率“下限”在哪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将今年中国经济增幅预期下调了0.25个百分点,至7.75%。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表示,中国经济中的投资规模过大,而且中国也希望减少投资,这样一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程度可能要比预期更为严重。
上周公布的“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也显示,来自国内外22家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预测,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7.5%,已经接近年度调控值。
由于需求疲软,分项数据已经指向经济放缓。工业增速从去年年末最高的10.3%降至今年5月的9.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从去年全年的21.2%下滑到1~5月的20.4%,消费增速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2%上下,远不及去年12月的15.2%。市场如今预期,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会比5月份稍有改善,消费与5月持平,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微幅下降。相比去年年末,各项指标的增速都出现了明显放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是临近数据出台,高层释放的政策信号就越引发关注。比如上周各界就特别关注李克强总理在广西提出的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的提法,并预期政府可能出台温和刺激政策。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