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河南夏粮“十一连增”实属不易
2024-05-04 14:06    7679 

素有“中国粮仓”之称的河南省夏粮丰收。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该省夏粮总产量为3235.2万吨,比上年增产49万吨。但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的症结犹存,挫伤部分粮农的积极性。

从数据看,河南夏粮总产稳居全国第一位,这也是该省夏粮连续11年增产。在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看来,“实属不易”。

河南的夏粮主要以小麦为主,占全国的1/4。郭天财掌握的情况,今年春天,河南的小麦生产先后遭春旱、倒春寒、强降温等不利天气影响,可谓“一波三折”。

外界也一度担心,由于河南粮食连年增产,总产基数已经很高,出现“拐点”的几率和风险日益加大。

中新社记者在麦收时节的采访中,听到过一些农民关于“减产”的声音。郭天财说,他在实地调查中也遇到类似反映,但总的情况是有增有减,很不均衡。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队相关负责人也证实,局部差异大,主要是因为土地、气象、管理等方面的条件不同。此外,河南夏粮播种面积比2012年增加26.6千公顷。

农民如今种粮国家有补贴,且免了“皇粮”。但最令郭天财担忧的是,“农民种粮仍积极性不高。”

背后的问题是种粮“差钱”。“河南每年生产1000亿斤粮食,产值不过1000亿元人民币,还比不上河南煤化集团一年的产值。”有人曾用这样一组数字来说明。

河南省统计局曾发布的《2012年河南夏秋粮生产成本及收益比较分析》显示,从收益情况看,如果不计种粮补贴,2012年被调查农户夏粮亩均收益是268元,秋粮平均为450元。

“种粮一季,不如打工一月”之下,导致部分农民不愿意在夏粮管理上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郭天财形象地比喻,“农业大省往往是财政穷省。”他希望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同时加快土地流转,向集约化要效益。(中新社)

来源:中新社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