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业内人士爆料说,牛肉丸不一定是牛肉做的,要想肉丸有弹性,不需那么累,加点添加剂就行,有不少麻辣烫、火锅店、关东煮用的都是这种“牛肉丸”。
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杭州都市快报做了一个实验,最终结果显示,从市面上买来实验的5款牛肉丸都不是纯牛肉制作,其中还有猪肉、鸡肉成分。同时,通过对杭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暗访发现,用食品添加剂来做牛肉丸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把牛肉香精加到猪肉里,味道与真牛肉基本没区别,要想肉丸更有弹性,就加肉脆弹力素。店主甚至出具了一份含有7种食品添加剂的“配方”:牛肉香精、卡拉胶、肉脆弹力素、复合磷酸盐、结晶山梨糖醇、甘油酯、i+g(增鲜剂)。
杭州博兴基因首席专家金维正博士说,dna检测只能测出肉丸里有什么肉,至于有多少肉,目前主要是靠检测蛋白含量的多少,但这种方法先天不足。浙工大食品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肉制品协会专家丁玉庭教授说,我国肉糜制品是有卫生指标的,但质量评价指标是缺少的,而偷工减料往往都反映在质量指标上面。此外,丁玉庭教授更担心原材料来源和安全问题。
从目前情况上看,市面上的牛肉丸产品来源很多,消费者在挑选上,首先要学会选包装、看标签,尤其是包装上的产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购买商品要索要票据,这是最有效的维权凭证。
来源:食品产业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