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一财经日报》独家获悉,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2月16日),银监会就向各银监局下发了《关于2013年非现场监管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布控风险监管工作。
为守住风险底线,《意见》提出了“四关注”的要求,即关注重点机构风险、关注重点区域风险、关注重点行业客户风险以及关注输入型风险,其中,关注输入型风险是监管层首次提出。此处所谓的输入型风险重点不是风险的跨境传染,而是民间融资、融资担保、小贷公司、财富管理等外部风险向银行体系的传染渗透。
事实上,整个2012年,影子银行经历爆炸式增长的同时,风险事件也频频发生。而这些机构与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单单盯住银行业,已经无法守住风险底线。可以预见,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将在2013年不断加码。
风控两极分化
无论是央行,还是银监会都将守住风险底线视为2013年的工作重心。其中,央行提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银监会亦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是首要任务。
本报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8%,与上年基本持平。银行资产质量的表现与年初行业内外的预期截然不同,这说明银行业保持了相对稳健的态势。
银监会也在年度工作会议上作出如下判断:银行业整体态势良好,资产增速、质量和回报率保持平稳,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资本实力和经营效率有所上升。
与银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子银行的急剧膨胀,并且风险事件频发。如中信信托一信托计划,由于融资方拖欠本息,到期无法获得足额兑付;民间借贷“跑路”事件不断。
国内的影子银行被普遍认为主要集中于三种形式的融资。第一类是银行表外业务,如理财产品;第二类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小贷公司等;第三类则是民间金融。分析人士预计,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在15万亿元以上。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