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银监会首提输入型风险,防影子银行拖银行下水
2024-05-03 21:42    8809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独家获悉,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2月16日),银监会就向各银监局下发了《关于2013年非现场监管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布控风险监管工作。

为守住风险底线,《意见》提出了“四关注”的要求,即关注重点机构风险、关注重点区域风险、关注重点行业客户风险以及关注输入型风险,其中,关注输入型风险是监管层首次提出。此处所谓的输入型风险重点不是风险的跨境传染,而是民间融资、融资担保、小贷公司、财富管理等外部风险向银行体系的传染渗透。

事实上,整个2012年,影子银行经历爆炸式增长的同时,风险事件也频频发生。而这些机构与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单单盯住银行业,已经无法守住风险底线。可以预见,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将在2013年不断加码。

风控两极分化

无论是央行,还是银监会都将守住风险底线视为2013年的工作重心。其中,央行提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银监会亦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是首要任务。

本报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8%,与上年基本持平。银行资产质量的表现与年初行业内外的预期截然不同,这说明银行业保持了相对稳健的态势。

银监会也在年度工作会议上作出如下判断:银行业整体态势良好,资产增速、质量和回报率保持平稳,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资本实力和经营效率有所上升。

与银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子银行的急剧膨胀,并且风险事件频发。如中信信托一信托计划,由于融资方拖欠本息,到期无法获得足额兑付;民间借贷“跑路”事件不断。

国内的影子银行被普遍认为主要集中于三种形式的融资。第一类是银行表外业务,如理财产品;第二类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小贷公司等;第三类则是民间金融。分析人士预计,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在15万亿元以上。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