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保护政策托底,稻谷转机尚难显现
2024-05-03 21:42    8219 

近年来,国内大米市场一直处于供需偏紧状态,由于内外价差不断扩大,导致进口数量激增。有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大米进口232万吨,比2011年增长305%。

为了避免进口粮食对国内稻米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近几年国家连年提高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对促进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放大,早稻产销失衡的状况仍然难以改变,大米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内外价差扩大,进口数量激增

近年来,国内大米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导致国外便宜大米进口数量激增,其中越南和巴基斯坦产大米成为进口主流品种。国际谷物理事会曾发布报告预计,2012年中国大米进口量将增长4倍,达到创纪录的250万吨,成为全球第二大大米进口国。

有关统计显示,在过去5年里,中国每年的大米进口量在45万吨左右,只占到国内消费量的0.3%;而去年前10个月进口大米就达到198万吨,远远高于近五年的平均水平,比上年同期则增长了3倍。目前,国产稻米每百斤约180多元,而进口大米每百斤170元,价格差是推动进口的主要因素。

国际谷物理事会的统计显示,去年11月中旬,越南破碎率5%大米报价与中国国内大米的价差已从2011年同期的每吨16美元扩大到了164美元;中国长粒成品米价格从两年前的每吨500美元上涨到目前的水平,超过600美元;目前越南破碎率5%大米离岸(fob)报价为每吨450美元。考虑到运输成本及其他费用,越南和巴基斯坦大米进口成本远远低于国内大米价格。

另外,大米进口量的迅速增加,也显现了我国在粮食收储方面存在的弊端。如政府收购农民大米,并没有形成很好的流通体系,而是主要用来储藏,影响了市场上的供应量;而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同级大米也让中国进口商有利可图,市场的流入加大,多重因素使进口量大增。

保护政策托底,转机尚难显现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廉价、庞大的进口大米流入国内市场,已对国内稻米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近几年国家连年提高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对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生产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国内市场需求的迅速放大,早稻产销失衡的状况目前仍然难以改变。

来源:中国审计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