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卫生部等八部门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从明年1月1日起,《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也将开始实施。昨日,卫生部就《规划》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就最近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谈中外标准“不能一概而论比较”
在过去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社会上曾出现对中国标准低于国际标准,或在标准制定中有企业参与甚至左右标准门槛的质疑。
“各国标准都是根据各国膳食结构制定的,以此确定各种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在各类食品中的限量。中国人吃大米较多,我们对大米的指标要求就严格些,有些国家不吃或很少吃大米,他们对大米的指标就放宽,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在某个食品的某个限量上谁高谁低不能一概而论。要比较国家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再看某个物质、食品、农产品里的某一项指标是高还是低。”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说。
谈营养标签出台降低慢性病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74.3%的国家有食品营养标签管理法规。卫生部去年10月公布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当在标签上强制标示四种营养成分和能量(“4+1”)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4”是指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1”是指能量。如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应当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营养标签出台以后,可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营养成分的知情权。这对指导公众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苏志说。
谈食品安全“总体形势向好”
近日,国内某检测机构对国内三家酒类上市公司的10款葡萄酒进行检测,发现有农药残留的问题。
“食物中农药残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它毕竟是农药。农药残留只要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这是国际公认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严卫星说。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