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发展速度令世界侧目,尤其金针菇工厂化,由于技术成熟、利润可观、市场认知度高,一度成为追捧的焦点。然而,高速的发展也增加了脱轨的风险。2012年,一直发展顺利的金针菇工厂化终于迎来了一场行业大考。
据《食用菌市场》采编组调研显示,目前市场金针菇价格均价为5元/kg,较去年同期下降40%,为十年以来的最低价。目前近半工厂亏损,部分企业已经停产。对于此次金针菇工厂化困局形成的原因,专家分析,主要是违背市场规律,盲目扩张,最终导致的市场报复行为。据记者了解,早在2010年全国工厂化金针菇产量规模已达到30万吨,中国食用菌协会也曾提醒,若产量未来两年保持40%复合增速,则2012年将进入产销量临界。期间,不少专家学者也提出相同的声音,但这一切并没有遏制住工厂化金针菇狂奔的车头。近两年农业政策趋好,大批社会资金涌入,新建、扩建速度远远超过市场消化速度,最终市场不得不以一场残酷的大考,完成工厂化金针菇行业洗牌。
面对大考,各家企业也报以不同心态。行业困局对大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企业发展战略。南方某上市公司已经调整了企业扩建项目。另有两家大型企业上市计划受阻。虽然如此,但是大企业的心态依然较为平和。一方面大企业的有较好的市场铺垫和品牌基础,销售相对稳定,同时大企业流动资金相对充足,“家底厚,年关好过”。记者采访到山东一家日产40吨的工厂化金针菇企业,该企业表示,面对行业大考,他们不仅不畏惧,反倒觉得是行业的一件好事,可以借此提醒投资者不要盲目投资,避免大量资金的涌入。
而日产10~15吨的中型工厂化企业则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在市场扩张中,大企业扩建带来的冲击远远大于新进入资本的冲击。不少企业认为,正是大企业盲目扩建导致了产能过剩,进而引发行业困局。更有甚者认为,近一年,由于大企业扩张而增加的产能至少在800吨/日。对此,记者也采访了北京、江苏、广州的几家知名企业。他们普遍认为,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做得好的企业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更好,扩建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举措之一。
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