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厨具导购网站首页 频道列表
名厨烹饪大菜:西葫芦糊塌子烹饪步骤图片 及使用厨具(宝莱展示柜)
2024-04-23 05:12    4325    中华厨具网

烹饪步骤西葫芦糊塌子所用的厨房设备有:单头单尾炒灶、双门蒸饭车、烤鸭炉、微波炉、包子机、各类异形定制水池洗碗机、调料台(车)、自助餐保温台、四门冰箱咖啡机、油网烟罩、食堂污碟输送带、斩切刀、剪刀、厨房秤。

面食菜谱西葫芦糊塌子烹饪做法、所需材料 及厨具设备推荐,通过16位厨师确认分享整理菜谱烹饪技法推荐西葫芦糊塌子、三丝糊塌子、老北京糊塌子,糊塌子,简单美味—糊塌子。

(中华厨具网 建议,再次对16位厨师表示感谢,整理资料不容易,本菜谱分享已被6716人查阅,同时也希望能帮助到您,请多多关注和转发。)

以下是16位厨师推荐面食烹饪方法及制作需要厨具设备推荐

第一种:面食菜谱,西葫芦糊塌子做法

材料

西葫芦,鸡蛋,面粉,盐

做法

1.把洗干净的西葫芦擦成丝.

西葫芦糊塌子做法已被86人烹饪制作过!

第二种:面食菜谱三丝糊塌子做法

材料

主料:面粉西葫芦,胡萝卜,鲜香菇,鸡蛋,蒜末盐,鸡精,酱油,香油

做法

1、将西葫芦、胡萝卜、香菇分别切成丝备用,取一器皿,打入鸡蛋,倒少许水搅匀,加入盐、鸡精,放入面粉和成糊,放入西葫芦丝、胡萝卜丝、香菇丝搅拌均匀;

2、坐平底,倒入少许油,倒入拌好的糊摊平煎至两面金黄即可,可逐个煎,食用时配蒜末、酱油、香油调成的汁即可。

三丝糊塌子做法已被55人烹制作饪过!味道还可以

第三种:面食菜谱老北京糊塌子做法

材料

西葫芦,鸡蛋,鸡精,胡椒面,面粉,醋,酱油,香油,鸡精

做法

1、把嫩绿的西葫芦擦成细丝,放进盐、鸡蛋(放几个自己定)、鸡精、胡椒面、面粉做成稀面糊(面少时不用放水,因放盐后西葫芦就杀出水了)。

2、煎里放少量油,放进一勺面糊。

3、用铲把面糊摊平。

4、一面煎的焦黄后翻个面再接着煎,煎好之后放入盘中。

5、拍点蒜末放在小碗中,倒些醋(醋要多)、酱油、香油、鸡精,这就是沾汁。

6、用煎好的薄西葫芦饼沾汁吃,真香!

老北京糊塌子做法已被14人烹饪过!

第四种:面食菜谱糊塌子做法

材料

主料:西葫芦1个约500―600克,葱,香菜少许,鸡蛋3个,面粉200克,香油10克,味精,五香粉少许,食盐根据口味自行掌握,水200克,食用油用多少是多少。

做法

第一步先将西葫芦洗净(最好用嫩的不用去皮去籽),用擦床擦成细丝,将葱、香菜洗净控干切成碎末,一同放在盆里,将鸡蛋磕在碗内打泡后倒入盆内,放入香油,味精、食盐、五香粉、加水200克左右,搅拌成糊状,即成为半成品。

第二步用不粘锅或饼铛在火上烧热,撒少许食用油,将半成品盛一勺倒入锅内,用铲子摊平,不要太厚,约1分钟底面焦黄时,用铲子翻过来,再约用1分钟,即可出锅食用。

糊塌子做法已被84人烹饪过!

第五种:面食菜谱简单美味—糊塌子做法

材料

西葫芦1个,鸡蛋2个,面粉3小碗(约250g),葱花,盐,胡椒粉,味精,鸡精,香油适量

做法

1、西葫芦洗净去皮,剖开去籽擦丝。小葱切碎(我用的洋葱),吃姜的话也可以放些姜末进去,我不吃所以没放。

2、打2个鸡蛋进去,加入适量盐、胡椒粉、味精、鸡精、香油(时间充裕的话也可以炸点花椒油,味道更香),搅拌均匀。

3、西葫芦出水后加入3小碗面粉(喜欢吃香脆口感的可以掺点棒子面),搅拌至面粉全部溶解没有疙瘩、比较粘稠的糊状即可。

4、饼铛倒油,小火烧热,舀一勺调好的面糊入锅,用铲子尽量抹平,不要太厚。

5、小火烙至两面金黄即可。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破坏菜里面的营养,每面烙的时间大约为1分钟。

小诀窍

简单美味—糊塌子做法已被74人烹饪过!

小编整理967位网友投稿材料与简单美味—糊塌子相关菜谱10种 希望喜欢!

第一种:芹菜叶胡塌子

第二种:京式锅塌子

第三种:家常版糊塌子(西葫芦鸡蛋煎饼)

第四种:西葫芦塌子

第五种:老北京糊塌子

第六种:老北京糊塌子

第七种:土豆丝糊塌子

第八种:糊塌子

第九种:奶香蜜豆包

第十种:迷你奶香香肠包

结合16位厨师推荐,再从476网友稿件种选择以下菜谱推荐给大家:

奶香火腿意面卷、奶香蘑菇面包、好吃好做的 虾饼、好吃的菠萝包、停不了口的老婆饼

妙吃豆渣之-----豆渣面包、姜葱劲辣面、姜葱捞面、姜饼ck-25b烤箱

姜饼圣诞树、姜饼小屋、姜丝鱼薄饼卷。

烹饪面食

相关厨具产品推荐: 煲仔炉、六门冰箱切片机、火锅、蒸笼 、种碗。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