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从13个人、100万美元起步,振华重工多年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在世界集装箱机械生产领域占有领先地位之后,又在加速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扩展。振华重工组建了以研发、改进和合作创新为核心的三个创新体系,即以博士后工作站、陆上重工设计研究院、海上重工设计研究院、相关部门和单位为主体的“一站二院七部九基”的科技研发体系,持之以恒地创新、创造、创业,让振华重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刚刚过去的2011年,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收获颇丰:海工配套件产品一举中标新加坡swiber公司海洋石油铺管船全套甲板设备,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将铺管系统推向国际市场;振华重工承建的美国新海湾大桥钢结构项目完工,这是中国企业首次承担大规模复杂钢构桥梁的建造项目,让世界顶级桥梁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
完成4000吨全回转浮吊
2004年,振华重工接到了研制亚洲最大的4000吨全回转浮吊的任务。“超过900吨的浮吊都依赖进口,我们还没有尝试过做千吨以上的浮吊。”振华重工海工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严兵回忆当初的研发情景时说,“那时从国外进口的最大起重量的浮吊也就是3800吨,国内无论是从钢材、制造设备、制造技术都没有达到能够承受4000吨重的水平,可以说,我们是硬着头皮接下这个任务。”
从浮吊的吊钩、臂架等环节入手,严兵和他的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两年半之后,严兵他们漂亮地完成了任务,而且攻克了高强钢的焊接工艺和技术、自重超过90吨超大型负荷4000吨级吊钩的制造工艺技术,并自主完成了包括电控、安全保护和主要机电配套等核心部件的全部设计与制造,实现了技术和产品的跨越式升级。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