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鲜海蛎子每斤18元至25元,售价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价格上涨导致销售量遭到重创,甚至不足往年销售量的30%。受此影响,不少原本主营海蛎子的海鲜摊主转而主营其他品种的水产品。记者了解到,我市近岸局部海域出现初生冰,据国家海洋预报台预报,今年冬天渤海及黄海北部冰情较往年略偏重。业内人士分析,考虑到海冰对养殖打捞作业的影响,海蛎子、扇贝等本地养殖圈内的水产品品种恐怕难以回归“平民价格”。
海蛎子销量不足往年三成
往年,海蛎子一天能卖100多斤,现在最多的只卖了30斤。摄影记者张腾飞
昨天,记者走访部分水产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了解到,深受大连人喜爱的海蛎子自去年10月大规模上市后就遭到了“冷遇”,往年零售价只有八九元钱一斤的海蛎子价格翻了一番,令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沙河口区玉华市场,记者看到几个摊位的海蛎子每斤价格在20元~23元之间。“今年卖得不好,18元钱上的货,20元钱一斤也卖不动。”海鲜摊主郝先生告诉记者,往年,海蛎子也就八九元钱一斤,最贵的时候也不过10元钱。“可能是因为太贵了,走量没有往年走得好。”
郝先生告诉记者,就在2010年,自己海鲜摊位还将海蛎子、毛蚬子等贝类作为主营品种。但眼下,经营贝类不赚钱,自己就将生意的重心转向一些鱼类品种了。“2010年,光海蛎子一天就能卖100多斤,现在一天也就能卖10斤、20斤,最多的一天卖了30斤。”郝先生表示。
记者了解到,像郝先生一样的批发商、零售商不在少数。“我原先专门卖海蛎子,现在是卖其他水产品的时候带着卖海蛎子。”一位零售商告诉记者,2010年自己上一次货就是几百斤,而现在一次只敢上百八十斤的海蛎子。
九成海蛎子来自本地养殖圈
“以前,海边有不少人专门赶海,在退潮的岸滩上就可以捞到野生海蛎子,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拿到市场上去卖。但近年来大连多数海域被承包出去,禁止赶海,野生海蛎子已经很难出现在市面上。”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市民所食用的海蛎子,90%以上都是大连本地养殖的。
来源:半岛晨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