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长顺拉着自制的“垃圾中转车”走在站台上。
孙更新协调站台和列车乘务员用担架抬刚做完手术的小朋友上车。
北京站垃圾清运工郭长顺
以我脏苦换春运清新
本报记者李浩燃摄影报道
1月12日,春运进入第五天。早7点半,记者见到北京火车站垃圾清运工郭长顺,他已忙碌半小时了。
车站工作人员都热情地称呼郭长顺为“郭师傅”。郭师傅说,自己在北京站工作快四年了,这是经历的第四个春运。他1958年出生,大兴人,个子不高,佝偻着,额头和眼角刻着几道深深的皱纹;身着保洁公司配发的蓝色上衣,沾满了各种污渍,穿黑裤子、布鞋;平头,仔细看去,已有不少白发。郭师傅住大兴区小红门附近,平时就倒985路公交车上下班,路上需要1个半小时,凌晨4点左右就得起床。早7点上班、晚7点下班“一天净忙活了”。记者了解到,按规定保洁人员每周可以休息一天,但本来就缺人手,加上春运,基本是连轴转、无休。
郭师傅负责垃圾清运,“管辖”的区域以检票口一线为界,向外延伸至候车室、售票厅及东西办公楼等空间。车站时刻产生垃圾,他必须不停作业,将分布于各处的垃圾集中起来,再运送至车站西南门外的分拣场。他在第三候车室检票口一侧的过道里,放着用于中转运输的垃圾车,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平时,他就拖着一个垃圾桶随时随处收集垃圾,不断汇集到垃圾车上。
“让一下,嘿,让一下!”郭师傅拖着垃圾桶穿梭在不同的候车区域间,游刃有余。才半个上午,记者就跟丢了两次。他在工作中想出了许多提高效率的“土办法”,例如,每次尽可能多装垃圾,将大号垃圾桶拴上绳子,改装成可以手拉的垃圾车;把桶盖一侧竖起来,用收集来的木棍、废扫帚等插入垃圾桶四周,拿绳子捆起来加固,防止运输过程中垃圾散落,垃圾袋可以堆到两米多高;他对车次了如指掌,合理统筹室内不同区域的垃圾收集,利用检票后几分钟内客流较少的间隙,将垃圾清运到分拣场。郭师傅说,散的垃圾最不好弄,他要用手一点一点装进垃圾袋。每次转移垃圾他都小心翼翼,特别是一些藏着脏水的垃圾会滴漏在地面上,容易引起所在区域保洁人员的不满。因此,他每次转移垃圾车后,都尽可能清理下地面,有时还会用拖把拖一遍。
来源:人民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