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连续3年国家政策对市场的引导调控之后,2011年的中国食用油市场走势表现出了较为温和的态势,市场价格整体走势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农户种植利益得到保障,但随着国家政策调控手段的加强,市场环境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不稳定因素。在此,我们借对市场回顾之际,对 2011年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变化浅做分析。
1.2011年中国食用油市场回顾
1.1价格平稳回升
根据中华油脂网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食用油市场价格总体表现出振荡回升的势头。分阶段来看,1-3月国内食用油市场价格在国际原料价格高涨的背景下,维持在高位运行,主要食用油品种,如豆油、菜籽油、棕榈油普遍在10000元/吨以上,4-5月受国内新季油料上市影响,价格出现季节性回调,6-9月份在国家新的菜籽临储政策以及相关调控政策减弱的背景下,价格开始从低位振荡上行,并在9月除创出年内高点,其中一级豆油批发价格一度突破10400元/吨,菜籽油更是高达10600元/吨,棕榈油也维持在8700-9000元/吨的高位,进入十月份后市场再次进入新季油料上市调整,但总体仍振荡走高的态势。
1.2进口市场出现萎缩
根据中国海关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1年1-10月份国内共进口大豆4152万吨、食用植物油516万吨,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4%和5.8%。而来自市场的监测数据也显示,预计全年大豆进口量将在5300万吨左右,难以超过去年的5400万吨的水平,这也是自1996年以来我国大豆年度进口数量首次出现下降。此外,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也将维持在620万吨的水平,同比略降8.8%。虽然进口数量出现下降,但从进口均价来看,2011年大豆和植物油进口均价处于历史第二高位,分别约为590美元/吨和1180美元/吨,仅次于2008年全球粮价暴涨时期的进口均价。
1.3市场供给能力增速迅猛
根据中华油脂网的初步监测数据显示,继2009年我国食用植物油精炼产量突破3000万吨关口之后,今年我国植物油精炼产量有望突破4000万吨的关口。而在油脂油料有效处理压榨方面也再创新高。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