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马顺龙
2011年以来,凉州区坚持“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大力实施“4301”强基富民工程,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加强技术服务,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凉州区以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为主攻方向,实施“设施农业、林果业、特色高效经济作物、高效制种业4个30万亩产业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的“4301”强基富民工程,大幅压减亩产值2000元以下、单方水效益5元以下的高耗水、低效益作物,深化水权水价改革促调整,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各项制度。坚持农艺、工程、管理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高效节水农业。积极培育完善水权交易市场,逐步建立促进结构调整的水权交易机制。推行阶梯水价和分类水价,以水权水价杠杆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
2011年,依托全省旱作农业、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等项目,全区大力推广玉米全膜双垄、马铃薯膜侧栽培等高效节水种植模式,完成旱作农业16.2万亩、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面积64.3万亩。建成优质瓜菜基地33.93万亩,粮经比由2006年的75∶25调整到62∶38,夏秋比由50∶50调整到30∶70,粮食总产量达69万吨。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