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年过七旬的省科技特派员白堃元
记者于洪海通讯员卢庆红尚雄
一位72岁的省科技特派员,情系欠发达山区,放弃西子湖畔悠闲的退休生活,与缙云4万名茶农结亲交友,连续7年扎根大山之中,足迹遍布缙云5万亩茶园。
他就是全省最年长的省派科技特派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白堃元。
2005年,65岁的白堃元作为省派科技特派员来到缙云县胡源乡,早出晚归,很快跑遍了全乡,最后把胡村作为一个示范点,从种植、管理、加工等方面对茶农手把手进行培训。
白堃元坚持把培训班办到村里。胡源乡农技站站长潘伟忠介绍说,就在胡村的第一堂培训课上,有茶农问起了炒茶机的问题。白堃元为了让村民有切身体会,在胡村大会堂设置了茶叶加工实验室。他从全国各个企业购置了7台不同类型的炒茶机,进行对比试验。他以实验室为家,每天冒着实验室里40℃以上的高温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陪着茶农过夜也是常有的事。”潘伟忠说,通过现场科学实验和手把手的技术培训,当地茶农的加工水平有明显提高。
7年来,在白堃元的指导下,胡村的茶园面积已经从2005年的400多亩,增加到了2011年的1150亩,茶叶价格普遍提高了近三成。通过产业规划、技术培训、标准制订等工作,带动缙云茶叶新增效益5700万元。
“茶农是我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白堃元说,“我要好好感谢他们。”白堃元的“感谢”,从来不挂在嘴上,而是体现在一点一滴的为茶农服务上。
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胡日上,做梦也没想到能成为缙云的首位国家级评茶师,这在全国农民中也凤毛麟角。而胡日上三进杭州培训学习,吃、住、行都是白老师一手精心安排。
白堃元还有一次向茶农“借钱”的特殊经历。“老白带着我们到杭州采购设备,看到一件需要的,老白就抢着掏钱垫付,最后连回家的车费都没了,只能向我们‘借了50元打的费。”胡村村支书胡志光说,由于项目资金到位有滞后性,白堃元累计为胡村茶业发展垫付了10万多元。
记者问白堃元,这么多年来,一个人在山区里过着单调的生活,快乐吗?白堃元回应了八个字:乐在苦中,犹如品茶。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