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2012年上半年度进口钾肥价格的国际谈判正待启动。作为粮食及经济作物生产所必须的重要元素,钾盐(肥)资源在历经2010年必和必拓对全球最大钾盐厂商potash.corp发动的收购后,成为关注热点。
而作为一个缺钾的国度,中国的钾盐生产,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从无到有”,至确立推进国产、进口、境外三渠道的布局,目前现状如何?国际资本之手的介入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中方又该如何应对这个行业从严重依赖进口,到全球产能可能过剩的新状况?
12月28日,记者就此采访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会长李刚。
进口仍占国内供应40%
“希望通过国产、境外和进口三部分之间的互相支撑和有机组合,建立起中国自己的‘进退自如的‘钾肥帝国。”
记者:钾盐(肥)分会预计2012年的市场情况基本走势如何?
李刚:2012年会是一个稳健的增长年,但总的格局将是理性的而且产需平衡。全年的钾肥总供应量预计达1298万吨左右,需求量则预计将维持在比2011年略高的水平。其中国产产量将增长到650万吨左右,创历史最高,此外,排除非常不确定因素外,氯化钾的出厂价一般情况下会维持在合理的水平。
记者:钾盐行业正在按照自产、进口、境外三部分有机组合的战略设想进行布局,现状如何?
李刚:截至2010年底,我国国内可溶性钾资源储量为9.3亿吨。境外方面,我国在老挝、刚果(布)、加拿大萨省等拥有的钾石盐和光卤石资源量约有200亿吨,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探明的氯化钾资源量约103亿吨。以上三个国家内,就约有15个中国项目在运营中。从国家的层面考虑,我国需要钾资源的战略储备。
我们希望通过国产、境外和进口三部分之间的互相支撑和有机组合,建立起中国自己的“进退自如”的“钾肥帝国”。
记者:但供应安全来说,国产的部分始终是国内从业者最希望突破的。比如在最近的年会上,钾盐(肥)分会就倡议启动“钾肥自主保障计划”,能否阐述一下核心内容?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