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询价推行以来,新股发行“三高”(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问题越来越突出,ipo询价因此备受市场诟病。在沪深股市持续低迷的现阶段,之前被指责对ipo发行给予过高定价的公募基金终于坐不住了。华宝兴业基金日前宣布,公司旗下公募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这是首家宣布暂停ipo询价的公募基金。
拒绝理由
无法短期内完成充分调研
成都晚报记者在华宝兴业基金官方网站看到,华宝兴业12月28日以友情提示的方式,发布了一则致“尊敬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公告。
公告称:“根据目前国内股票市场状况和近期新股询价结果,鉴于近期新股发行节奏密集,发行人所处的行业面较宽,地域分布较广,我公司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对发行人的充分调研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询价意见。为提高公司投研工作效率,公司决定即日起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
据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华宝兴业基金公司2003年2月12日开业的合资基金公司,股东有两个:中方股东是宝钢集团旗下华宝信托(持股比例51%),外方股东是法国兴业银行集团旗下领先资产管理(持股比例49%)。目前,华宝兴业基金公司旗下公募基金共有23只。
市场乱象
人为制造大泡沫
毋庸讳言,ipo询价在某种程度上讲究是一根利益输送链条。业内一个公开的秘密是,每当新股发行,利益相关者通过各种关系请求基金经理参与询价,从而拉高发行价的现象屡屡出现。
有专家指出,从2005年开始推行ipo询价以来的情况看,由于询价对象水平参差不齐,加之部分询价对象搞人情询价,客观上存在乱报价、哄抬发行价的问题,这不仅有悖推行ipo询价市场化的初衷,也在一级市场人为制造了很大的泡沫,让二级市场投资者承受本来不应承受的损失。
拒绝询价
也许只是一个开始
据成都晚报记者了解,有资格参与询价的机构只是询价,并不见得都会投入真金白银参与ipo发行。有基金业内人士就指出,部分机构参与新股ipo实属无奈,他们只是出于人情方面的考虑,“如果实行直接报价,询价高的就必须高价购买,估计很多机构不参与ipo询价”。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