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2月31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今天是2011年的最后一天,回顾这一年,“瘦肉精”、金黄色葡萄球菌、奶制品标准、燕窝风波……中国人的生活和一个又一个的食品安全、健康事件发生了关系。这些事件,让我们去餐厅、去超市越来越谨小慎微,让我们越来越积极地学习各种辨别安全食物的技巧方法,但同时,也促使中国食品生产企业反思,监管部门行动。本期健康周刊,记者走访多位食品安全领域专家,为您盘点2011年这些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健康事件。
双汇卷入“瘦肉精”漩涡
专家点评:关键要从源头加强控制
2011年的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将我国最大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卷入“瘦肉精”漩涡之中。报道称,河南孟州等地采用违禁动物用药“瘦肉精”饲养的有毒猪,流入了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公司。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教授表示,对瘦肉精的监管可谓任重道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双汇“瘦肉精”事件总,可以看出问题来自饲养的源头,要加强打击力度。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一代“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到后来的莱克多巴胺“瘦肉精”,在我国,这些一直都属于违禁添加物。现在又发现新一代的瘦肉精,之所以层出不穷,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爱吃瘦肉,有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我们的监管体系尚不够完善,不能只依靠出事后的抽查,一定要从源头加强控制,对饲养、加工类企业,加强诚信考核。
天价血燕风波
专家点评:红色屋燕多半是假货
浙江省工商局进行的一次关于燕窝亚硝酸盐含量的发布会,把燕窝推到了风口浪尖。有没有天然的红色的燕窝?天然形成的燕窝是否含有亚硝酸盐?行业标准成为焦点。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