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我国农副产品价格“过山车”式大幅波动不断上演
2024-05-01 17:00    9823 来源:作者

近年来,随着商品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农副产品价格“过山车”式大幅波动不断上演。去年的“姜你军”“蒜你狠”都已风光不再,进入了彻底的熊市,取而代之的则是前两年价格跌至低谷的猪肉成了今年cpi上涨的主要推手。

但不少专家认为,由于年初的猪肉价格上涨,许多养殖户纷纷补栏,等到明年3月以后生猪大批量上市时,猪肉价格很可能难逃“猪周期”规律,再次带来养殖户的惨重损失。

梳理商务部近几年的监测数据发现,大多数蔬菜品种价格的周期性明显,最高价格普遍要比最低价高出一倍,有的甚至三倍以上。如黄瓜2011年3月初的高峰价格为每公斤4.23元,而2010年7月的低谷价格仅为1.6元,最高价是最低价的2.64倍。生姜价格的波动更是达到3倍以上,许多产品的周期几乎不到一年就一次。

虽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属正常现象,但价格过大幅度波动,则会影响产业的正常秩序,影响生产安排,于“农”于“民”都没好处。去年菜价过快上涨,市民怨声载道,今年菜价大幅下跌农民叫苦不迭,这不仅造成了大量农业资源的浪费,也使国家宏观调控被牵了鼻子。

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不能不承认和其自身的特性有一定关系。众所周知,许多农产品属于必需品,从而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很低,即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大,高低都得吃。由此导致,当供给相对小于需求时,价格可能快速上涨,但供大于求时,价格再低需求也大不了太多。

在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弹性低的同时,农副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却很大,如大蒜价格高时,就很快有农民把麦地改种大蒜,而当价格低时,大蒜地又改种粮食,从而导致供给大幅波动,继而价格波动,产生循环。

供给的这种敏感性,在蔬菜、猪肉等农副产品作为农业劳动者主要收入来源的背景下,不难理解。种粮是基本收入保证,但要增收还得靠经济作物,并且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差,很少有农户敢于在亏损的情况下继续种植。

对于到底该种什么,种多少,其实很多专业人士都没有明确答案,更别说没有什么消息来源的农民。山东金乡县农业局局长史为满说,全国的大蒜种植数量及产量只能是个估计数,没有明确的统计数,金乡县打算和其他主产区联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