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祖文:喜爱在真实动人靠精神
电影《杨善洲》在全国上映3个多月来,观众人数超过了500万,票房收入上亿元,获得第十四届华表奖两项大奖。同时,图书《杨善洲的故事》也在各地新华书店热销,销量突破了100万册。一部投资成本只有1000万的影片、一本只有90页的图书,为何如此打动人们的心灵,受到广大观众和读者的喜爱?值得我们深思。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耕地保护要杜绝“监守自盗”
农民作为土地承包经营的主体,既享有权益,也担负有责任。尤其在转型期,针对一些地方不爱农惜地的现象,也亟须创新土地管理机制与政策,根本扭转人为抛荒、压损和侵占的问题,探索建立激励性的耕地保护责任与机制,真正让耕地保护者有其利,让耕地占用者尽其责,使农民保护和利用耕地的长远生计有保障。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媒体成长离不开“自我观照”
中国的媒体正处于快速生长的时期。不管是党报党刊,还是都市媒体,要健康成长壮大,都需要宽松宽容的环境,也都离不开“自我观照”的觉悟,“辨别真伪善恶美丑需当旁观者,事关国家社会群众不作局外人”。不断树立媒体的“角色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众声喧哗中激浊扬清,在利益诱惑下允中守直,既以自己的镜头笔触记录历史,也以自己的嘉言懿行助推时代,这是记者受人尊敬的根本保证,也是媒体健康发展的不二法门。
人民日报今日谈:德育需要“正向能量”
大而论之,社会道德建设同样需要传递“正向能量”。丑恶、冷漠应该鞭挞,然而,对于徒手接住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对于车流中救助陌生伤者的“最美女孩”,对于这些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真诚和善良,更需要肯定和褒奖,激发出整个社会向上的力量。
人民日报七日谈:提升“面子”还须做实“里子”
只有踏踏实实地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让每一个公务人员都能增强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是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不二法门”。
人民日报经济茶座:“黑心烤鸭”案判得重不重?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