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打破行业垄断不能流于形式
2024-05-14 17:08    3138 

争论多年的汽车市场涉嫌垄断暴利,终于引发了政府的关注。日前,商务部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问卷调查的通知》,商务部方面也表示,将对国内汽车市场的潜在垄断行为进行审查。

由于地方局部利益驱使,加之汽车保有量增加,对社会环境形成了较大压力,导致相当多的地方采取各种行政和经济手段过分干预汽车市场,极大抑制了汽车市场的有效需求。

不过,国内汽车市场的垄断是地方保护和行业、企业共同造成的。事实上,正是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措施像一道道的“篱笆墙“,阻碍了汽车的正常流通,使汽车市场处于一种无序和分割状态,而汽车企业的垄断行为则体现在零配件供给的价格上。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很多环节的“贵“,已经导致我国汽车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垄断行为。此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合发布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首次披露了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和“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两个重要系数。数据显示,18款车型中有10款车型“零整比“系数超过400%,可以说,汽车行业垄断已经让消费者苦不堪言。

虽然此次商务部下发调查问卷,直指困扰汽车市场健康发展的地方保护,但这并不能根本解决消费者用车“贵“的难题。汽车业垄断“贵“的根源在于实施多年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自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就一直被指赋予了汽车生产厂家凌驾于经销商的绝对强势地位,等于直接给予了生产厂家实施垄断的环境和地位。

调查市场垄断,政府部门在打破地方保护的同时,更关键的是应建设一个法治的市场环境,织成一张有公信力的监督网,改变那些不合理现象。希望商务部的调查仅是开了头,下一步就是如何让调查变成执行和改变,而不是流于形式,最终汽车行业的垄断行为可以休矣。

来源:《北京商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