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代表,代表中国梦的践行者他是一张名片,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人的风采他是一个楷模,作为产业工人为国争光。他叫盖军衔,同事、徒弟、朋友都喜欢叫他老盖。近日,厦门掀起向盖军衔学习热潮。9月25日,将举办&ldquo盖军衔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rdquo。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盖军衔2013年4月25日因病去世,年仅58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995年、1997年、2004年,盖军衔三度踏上南极,为国家科考队维护机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技工的风采。
1995年,中国南极考察队长城站购买的厦工机械的一台装载机坏了,厦工派盖军衔去修理。从此,中国南极科考队里便有了厦门人的身影。
在中山站,盖军衔利用仅有的德文版原理图,对三辆240雪地车进行了系统调整、检修,保证了按时完成冲击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征服&ldquo人类不可接近之极&rdquo的任务。在进入南极冰穹a、海拔4000米(相当于藏区5000米)的最高区域后,由于连续紧张地抢修发电机组,盖军衔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接近休克。在这个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工作,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所有人,被国家&ldquo极地办&rdquo评为&ldquo最优秀的考察队员&rdquo。
值得一提的是,盖军衔在南极修了一条&ldquo厦工大道&rdquo。&ldquo厦工大道&rdquo成为南极惟一一条以企业命名的道路,也是盖军衔在南极为厦工留下的永久纪念。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溪龙介绍,制造业的工作环境很艰苦,但老盖不怕,还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技艺,他闭着眼睛也能拆装机器、诊断故障。他从事维修多年,和用户打交道特别真诚,毫无保留地向顾客传授技艺。始终以一颗真诚的心带领队伍向前。
老盖以培养年轻人为己任,曾培训过3000多名技术工人。&ldquo他说,他年轻时就进了厦工,厦工培养了他,一定要忠心耿耿。&rdquo盖军衔的妻子王嫣明说,和老盖一起生活的32年里,他时时刻刻都在惦记着工作,即使住院了,也在为没时间向徒弟传授技艺而惋惜。
王海青:有他在,大家不用担心
&ldquo厦门派来的人,怎么像个傻瓜一样,什么苦活累活他都干?&rdquo盖军衔的老友王海青也是中国南极考察队一员,他告诉记者,老盖刚来中国南极考察队时,曾有人这样感慨。
&ldquo我们脸上写着&lsquo中国&rsquo两个字!&rdquo这是老盖常对王海青说的话,在南极工作期间老盖十分拼命,身上永远有一股子正能量。
王海青介绍,南极的环境十分恶劣,风大干燥,地面上冰坡很多,且随时会出现冰缝,驾驶员稍不留神就会连人带车掉入深渊。而老盖就肩负着驾驶、维修保养、保障机械安全的重任。
老盖曾是中国第12次南极考察队、中国第14次和第21次南极考察队冰盖考察队成员。在进入南极冰穹a、海拔4000米(相当于藏区5000米)的最高区域后,由于连续紧张地抢修发电机组,老盖曾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一度接近休克。王海青认为,老盖是最早进入南极内陆冰盖考察的第一位产业工人,如果没有他高超的驾驶和维修技术,科研考察任务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
&ldquo地面上很滑,全是冰缝,但他就是知道怎么走。&rdquo王海青说,老盖有南极驾驶的&ldquo独门绝技&rdquo,无论地面情况如何,他都知道如何行驶更稳。
虽然老盖已经离开人世,但南极依然保留着他的&ldquo神话&rdquo。&ldquo当年老盖是这么走的,不要瞎弄&hellip&hellip&rdquo王海青说,这已经成了人们的口头禅。而&ldquo当年老盖&rdquo也成了大家参考的标准,有他在,大家都不用担心。
来自厦门的老盖喜欢泡茶,脾气好、人缘好,累的时候大伙让他唱一首《爱拼才会赢》,老盖就开唱。大家想喝老盖泡的茶,老盖也会乐呵呵地去泡,他的住处被队友们称为&ldquo老盖茶馆&rdquo。
得知老盖去世的消息,曾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队友们十分悲痛,纷纷从全国各地飞来厦门,送他最后一程。
来源:海西晨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