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经贸委了解到,近年来,青岛市船舶工业以奥帆赛和北船重工搬迁为契机,引入中船重工集团及所属四厂三所和韩国现代综合商社、马斯特公司等国内外造船及配套、研发企业,实施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已形成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船舶配套和游艇生产"四大板块"的发展格局,船舶工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今年上半年,全市列入船舶工业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2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1户,从业人员达到13000人;完成工业总产值39.2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1.31亿元、利税总额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75%、39.8%和32.6%。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全市共有12个船舶工业项目正在建设,主要分布在开发区海西湾和即墨女岛,总投资198亿元,近期将形成年造船能力200万载重吨,远期将形成年造船能力500万载重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280亿元。目前,海西湾15和30万吨修船坞、曲轴等5个项目的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产;船用与港口机械、即墨马斯特造修船等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青岛造船厂搬迁改造等2个项目将在今年三季度开工建设。另外,30万吨和50万吨造船坞、淄柴博洋二期项目和中海油二、三期项目也已开工建设。由此,我市船舶工业形成了东、西两翼集群发展的局面。
造修船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全市造修船、海洋工程制造企业达到9户,拥有15万吨和30万吨修船坞及10万吨级浮船坞各1座,万吨级以上船坞、船台、滑道各2座、5000吨级以下船台及修造船滑道22座,码头5座;起重设备65台,其中单台起重能力最大为200吨。截至目前,青岛已由原来的仅能修理10万吨、建造1万吨级以下船舶,发展到可修理30万吨以下的各类船舶,建造10万吨级以下的散货船、油船、多用途集装箱船、工程类船舶、军用舰船及海洋工程等。
配套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目前,青岛市规模以上船舶配套企业已达19户,主要生产大型船用低速机曲轴、船用航行数据记录仪、船用通讯导航设备、船用管道连接系统、恒电位仪、fpso上部模块、船用中速柴油机等20余种船舶配套产品。其中,船用锅炉、船用风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游艇生产开始起步。据介绍,青岛市目前已有规模以上游艇生产企业4户,主要生产豪华游艇、个人休闲艇、rib快艇、作业艇、双体帆船、玻璃钢游艇、钓鱼艇、橡胶游艇、全封闭救生艇、摩托艇及游艇喷气式发动机等近20种产品。
另据了解,为加强青岛市船舶行业的管理,市政府在市经贸委设立了青岛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建立起市级船舶行业管理机构。目前,以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执行行业法规、贯彻行业标准、落实产业政策、建立船舶行业统计体系等为重点的行业管理工作正逐步展开。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