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青岛造电缆下潜突破三千米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024-05-13 04:40    254 来源: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能应用于水深3000米的环境下,是以前国产移动电缆应用水深的10倍,使用寿命不少于三十年。这条由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海洋动态电缆能为海上采油平台向深水发展提供更好保障。

在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内,记者亲眼目睹了这条神奇的3000米以下深海采油装备配套用海洋动态电缆。这个海洋动态电缆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段伟喜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今年1月21日,海洋动态电缆在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中顺利通过验收。该产品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地位,将国产电缆从只能达到水下300米延伸到3000米以下。通过项目实施,完成了海洋工程脐带缆、动态缆、超高压光电复合海缆的结构设计分析等关键技术攻关任务,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体系,提升了我国在深海油气开发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对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的开发以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此之前,我国所有海洋动态电缆都来自于进口,这个项目的落成,既打破了这一垄断局面,也大大节省了我国深海勘测的费用支出。”段伟喜自豪地说,以前我国只能生产适应水深300米以内的静态电缆,但随着深海勘探的不断进展,开发深水海洋资源成为大势所趋,适应短距离、浅海开发的静态电缆已经难以满足需求了。

“动态电缆是连接浮式平台和水下生产系统的生命线,作用是为海上采油平台的水下生产系统提供电力、控制信号、光纤信息以及水下生产系统提供数据传输通道。”

为了这个项目,段伟喜研发团队花了2年,攻克了多层铠装扭转平衡分析、动态电缆结构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出一套海洋动态电缆截面设计和力学分析数值模拟软件,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动态电缆制造工艺和技术,成功研制出可用于海洋工程领域的新型动态电缆。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涛介绍,这个项目的研发团队总计24人,最小的30岁,最大的60岁,都是资深工程师,团队成员涉及材料、机械、电缆等多个专业领域,具有研发海洋工程电缆、深海领域工程的丰富经验。

“团队是从2015年承担山东省重大专项项目,开始研发海洋动态电缆项目的,历时2年研发成功并投入生产。”张涛说,经过研发团队2年的努力,终于将所有变量完美结合,成功完成海洋动态电缆项目,并成为当时国内首家生产海洋动态电缆的公司。此后,通过项目实施建成海洋工程动态电缆生产线一条,具备年产300公里产能规模。

来源: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