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人工智能“浸入”绘画艺术
2024-05-12 21:33    2905 来源:新华网

人工智能”这个词语在近些年被频繁提及。的确,人工智能无论是在医学领域展现出来的医学“天赋”,还是在中英翻译方面,实现人性化的质量和准确性,它都在用前所未有的方式,逐渐“浸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485 323 >

2018年10月25日,在全球最为著名的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幅由人工智能创作名字叫“爱德蒙·贝拉米的肖像”画作,最终以43.25万美元(人民币约301万元)的“天价”被拍卖,而这幅画当初的预售价格仅仅设定在7000到1万美元之间。很多人相信,这幅不是艺术家绘制的作品将和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和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一起载入艺术史册。

画中,一位身穿黑色礼服的微胖男子,露出了白色的衣领,面部模糊不清,五官更是难以辨认。这幅画从构图角度来看,有些不规则,甚至有些怪异,画中主体人物的位置有些向左上角偏移,画布其他位置留有大片空白。在画作右下角有一个别样的签名,签名是一串长长的数学公式,这组公式其实就是创作时的实际算法。

确切来说,这幅画来自巴黎的一个名为obvious的艺术团体,由三个25岁的年轻人组成。他们为了让这幅画问世,将1.5万张来自十四至二十世纪的经典画像输入进软件,使得软件能够理解肖像画作的画法规则,然后使用谷歌公司研究员伊恩·古德费罗开发的“生成性对抗网络”(gan)新算法,并为算法中增加了随机化模块,确保系统绘制出的每一幅画都是独一无二的。截至目前,obvious团队已经制作出了11幅肖像画,这些画被统称为“贝拉米家族”,而《埃德蒙·贝拉米像》是这其中最新创作的一幅。

说到底,人工智能绘画,其实是突破了人类自身的极限,从而让绘画分析进入到一个更为广泛的视野中。任何科技的诞生,最终都要以人文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打开绘画艺术的新领域,才是我们今后需要探索的重要命题。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来源:新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