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餐饮业消毒柜成为摆设? 是时候加强人人监管了
2024-05-12 09:15    1988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率为8%-15%,世界乙肝一半在中国,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乙肝可以通过密切生活接触如一起吃饭来传播,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研发出第一台消毒柜,一时间这种新兴的家电作为一种时髦的产品大受欢迎。1999年以“杀甲肝、杀乙肝”为两星标准,强制性淘汰了一些干燥柜产品及杂牌厂家后,消毒柜行业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2005年,我国实现对乙肝疫苗的免费接种,2015年乙肝发病率被控制在了1%以下。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对于20-59岁人群来说,又与疫苗普种率低,病毒携带者的数量很高,因此2009年,我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 从法律上让消毒柜走进酒店、宾馆、餐馆、学校、部队、食堂等公共场所。我们知道,消毒柜通过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高温消毒等,能够高效杀死病菌病毒,有效抑制细菌繁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餐馆都存在着消毒设施不开,用于放置碗筷等现象。

北京一名记者发现,崇文门附近一家麻辣烫店消毒柜只早上开一次,补充餐具后不再启动;护国寺附近一家粥店插上电源却没有按下消毒按键,只将消毒柜当作置物架,碗筷拿出还在滴水;银锭桥边一家米线店有筷子消毒机,勺子却只是寻常放置……这种情况不是北京独有,西安记者走访西安市内不同区域的16家中小型餐馆,发现两家没有筷子消毒机,9家餐馆里的消毒柜、筷子消毒机在“偷懒”,一些没有通电的消毒柜甚至变成普通的碗柜,有些消毒柜门敞开着,顾客随意从里面拿取餐具,餐馆服务员对此视而不见。

面对这些乱象,专业人士指出,餐具消毒完成后可以关闭消毒柜电源,但消毒后的餐具不应“湿漉漉”,消毒柜里添加餐具后应再次启动消毒。那么,如何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呢?这需要从法律法规、监管部门、餐饮业经营者、消费者四个方面齐入手。

法律法规方面,目前新出台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4部门关于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严把餐饮具清洗消毒关,并要求各地食药部门在发放许可时要对清洗消毒等进行审核和现场核查,加强对餐饮业清洗消毒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监督检查。4月17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中也对消毒后的餐具感官要求作了描述,应当“表面光洁,不得有附着物,不得有油渍、泡沫和异味”。

监管部门方面要加强监管。此次北京报道出来后,西城区食药监局制定了餐具消毒专项检查计划,重点检查清洗消毒的规范操作,并帮助餐厅对洗碗间进行 “改造”:在洗碗池里标出水位线,配备量杯,清水注满至水位线后,加入两杯消毒液,正好可以达到规定的消毒配比。除此之外,还表示将加强餐饮从业人员的培训,在检查中使用抽检和快检等技术手段,并要求餐厅公示消息环节。

餐饮业经营者需要加强自律。应当依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要求从事小餐饮经营活动,对其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因为目前一些监管部门往往只注重监管专门的餐具集中消毒企业,对自行消毒的餐厅似乎无暇顾及。因此,中小餐饮商家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是必要的。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