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看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创新服务机制解决辽宁水稻机械化发展突出问题”被辽宁省直机关
2024-05-11 15:08    6069 

“创新服务机制解决辽宁水稻机械化发展突出问题”被辽宁省直机关工委评为2007年第二季度最佳实事

最近,辽宁省直机关2007年第二季度是最佳实事评选结束。本季度共有34个单位申报了38件实事,有16件当选。由辽宁省农委农机监管处、农机产发处、辽宁省农机推广站和辽宁省农机化扶持发展中心联合申报的《创新服务机制解决我省水稻机械化发展突出问题》的实事,在最佳实事评选中脱颖而出,当选为第二季度最佳实事,近期将在辽宁电视台、辽宁电台陆续播出;在《辽宁日报》、东北新闻网、辽宁民心网、中共辽宁省委网站和《公仆》杂志第八期陆续刊登。

水稻是辽宁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在粮食作物生产中,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耕作栽培制度最细,生产环节最多,季节性最强、用工量最多、劳动强度最大,农民劳作最辛苦。改变水稻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生产方式,一直是广大稻农的迫切愿望。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为此,辽宁把水稻生产机械化列为农机化“一号工程”,通过创新服务机制和发展模式,突出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主题,抓住各级政府重视、关键机具和技术成熟和广大稻农普遍认可等有利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全省完成水稻机械栽植面积100.9万亩,比上年增加35.9万亩,首次突破百万亩大关,农民节本增效近亿元,为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新贡献。

实行政策倾斜,稻农购机优先补贴

2007年,辽宁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会议,胡晓华副省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出台了《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决定》,全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700余万元,优先满足农民购买先进适用的水稻插秧机械装备,补贴额度全国第一。为落实好会议和《决定》精神,省农委组成了由省农委副主任、省农机化局局长徐志强和副局长曲平等主要领导挂帅、10个水田主要市农机局长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分片包干地予以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的农机化工作考核机制。全省水田地区把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盘锦、鞍山、营口、铁岭等市、县(区)还分别以政府牵头成立了由财政、开发办、农业、农机等部门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具体检查指导水稻机插秧工作,成为当地党委和政府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购机补贴比例

2007年,用于水稻插秧机以及配套设备等购置补贴和信贷资金1800余万元,同比提高30%,各市、县(区)相关配套资金300余万元,同比增长200%,引导农民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插秧机单机补贴额度达到50%以上,比其它机械补贴比例提高20%,属全国前列,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新增水稻插秧机1585台,总量达到4470台,推广配套机械1500余台套,育秧软盘1000余万片。是我省水稻插秧机械化发展史上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的一年。

打造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示范区,实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和高效益运行”的指导原则,全省重点水田地区农机部门按照徐志强局长提出的“播种自动化、育苗工厂化、种收机械化、组织合作化、经营产业化”的“五化”工作要求,打造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园区,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2007年,全省投入专项资金600万元,分别在盘锦、鞍山、铁岭、营口等市建立了5个5万亩和4个3万亩共计9个省级水稻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示范区,各地分别建立了29个市、县级的示范区,保证县(市)都有示范区,村村都有示范点,水田产区基本形成了以村为基础,整乡推进,整县发展的优化格局。努力把示范区(点)建成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宣传培训基地,水稻生产新机具、新标准试验基地,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创新基地,带动我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现在,全省共有11个市31个县区160个乡镇1500多个村实施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版权/免责声明:
一、本文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如涉及各类版权问题请联系及时删除。
二、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三、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华厨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