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中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可加强合作
——访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贸易投资处官员鲍海阳
■本报记者刘慧
英国第二季度商品出口额下降3.1%,出现至少15年来最大的贸易赤字。在全球增长放缓背景下,经济复苏面临困境,因而英国加快在金砖国家寻找商业机会和需求。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率团推介其食品和技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贸易投资处官员鲍海阳。他是典型的80后,来到中国仅仅三个月时间,戴眼镜并透着一股英伦气。他在华负责生命科学、农业和零售领域。
英国看中中国市场机会
中国经济时报:全球经济放缓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日前表示,相互开放才是增进互信与促进繁荣的最好方式。你在分管的领域将如何促进两国的合作?
鲍海阳:英国是全球第八大出口国,而中国市场有很多机会,英国投资贸易总署将帮助英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也会帮助中国公司进入英国市场。
中国在食品领域有很多机会,英国有很多优秀的食品公司,质量和品质都不错。今天我们带来了酒类和饼干等食品,在中国的一些超市里可以买到。近一年间,英中在农业领域达成协议,英国的肉类可以出口到中国,相信会给食品零售商和销售商带来发展机会,希望威士忌、牛奶、芝士等产品能够进入中国市场。
除了英国的食品,在农业技术、食品和安全技术领域,英国的科研能力较强,相信有经验可以推荐给中国。
在科学技术方面,去年英国在食品领域投入的研究资金有10亿英镑,新开发出8500多种食品。举个例子,在中国大家都关注食品安全,而牛奶出了些问题。因为中国的奶牛管理和养殖还处于传统阶段,事实上奶源可以改变。英国从奶牛的管理、安全性以及产奶质量检测、废料的再生处理等方面运用新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牛奶的质量。
西方国家农业领域的人员较少,但农产品(5.11,-0.15,-2.85%)产量很高,除了主要使用机械的原因,农产品疫苗也运用得较为成熟。贵州省发展农业,但不先进的技术导致农作物受天气影响较明显,因而产量较低。英国研究人员尝试改变农作物的基因,以提高种植成功率和收成。
转基因食品在欧盟不允许销售
中国经济时报:那你怎么看待转基因食品?如何加强食品的安全监管?
来源:转载: superman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