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了二十几年大樱桃,烟台福山区张格庄镇台上村果农孙元强这两年才意识到,除了光泽度、糖度、个头大小,大樱桃还有“果温”这个指标。
一根果温计插入果肉核心,精确显示的温度直接反映樱桃在抵达消费者舌尖前能坚持多久。
采摘温度低于20℃还远远不够。在装箱前,大樱桃必须经过预冷降温方能入冷库。装上运输车时果温只有控制在10℃以下,才能在未来24小时—72小时的旅途中保持新鲜。如果不经预冷直接装箱,加上途中呼吸产生热量,即使冰袋也很难阻止樱桃变色腐烂。
高标准的操作流程克服了“温度”这只最大的拦路虎后,孙元强种的大樱桃终于冲出了以往狭窄的销售半径,搭上了时下最受热捧的电商生鲜快车,走向全国各地。
两年前,孙元强只需要在清晨把樱桃摘下,再运到几里地外的集市卖掉,一块盖在上面的湿布,就是最传统的降温措施了。
电商的入驻,改变了烟台大樱桃产销链最前端的生态。现在,果农和消费者之间仅隔一张订单和一张快递单。孙元强所在的烟台棒师傅大樱桃专业合作社,是顺丰优选今年在烟台地区唯一指定的收购点,今年是合作社与顺丰优选第二次合作。
孙元强种了五六亩樱桃,今年1/8的樱桃卖给了顺丰优选,7/8运往本地集市销售。如果不是顺丰今年来晚了点,错过了早熟品种,他更乐意把更多的好果子卖给电商。
选择电商,一是方便,从树上摘了樱桃直接送到村里统一收购点,不用再跑集市了。更重要的是,同等品质的樱桃,电商收购价要比集市上平均每斤高出一到两块钱。按亩产一千来斤算,每亩平均增收一千元以上。电商有订单,果农心里就有了底,“只要达到收购标准就把货拉过来卖,不用再费心思。”孙元强说。
今年,在张格庄,品质高的樱桃收购价每斤能到20元以上,而坏果只卖到三四块钱一斤。经过两年电商熏陶,台上村的果农们自发地掀起了淘汰老坏果树的风潮。“如果卖给当地小贩,价格肯定上不去。”54岁的孙元强嗅到了不同以往的市场风向,“电商的收购价上去了,当地小贩也没法压价,垄断被打破了!”
2013年起,烟台大樱桃真正开始在网上火起来,催生出生鲜农产品新的营销模式:“020+预售+直采”模式。
来源:新民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