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是全国五大枇杷产区之一,年产量在8万吨以上。其中,城厢区常太镇是莆田最早种植枇杷的乡镇,享有“中国枇杷第一乡”的美誉。今年,常太镇枇杷产量近2万吨,与去年一样实现了丰收。然而,在销售上,却没能延续去年的好运气。
福建莆田枇杷主要销往湖南、湖北、浙江、广东等南方地区,而由于今年南方地区阴雨绵绵天气带来的不良影响,枇杷价格大幅降低。去年,果农每公斤枇杷能卖12元左右,今年只能卖到9元左右。
虽然价格跌幅较大,但常太镇果农最终仍完成了枇杷销售,没有出现滞销现象。他们为何能赢下这场“销售大战”?
销售能手冲在前
“主要靠一群土生土长的销售能手。”城厢区农业局经作站负责人陈铸洪说。
据其介绍,常太镇种植枇杷几十年,培育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销售队伍。他们多年走南闯北,在全国各地打开销路,一头连着大城市的水果批发市场,一头连着常太果农,“每到枇杷收获季节,全镇28个村,村村都有收购点,摘了就卖给他们”。
这支经销商队伍,又怎么消化收购来的大量枇杷?冷库保鲜、分期上市,是个好办法。
5月30日上午,记者在城厢区常太果蔬气调保鲜厂看到,保鲜枇杷从6个冷库源源不断运出,几十名工人分拣、装篮后,由大货车运往各地水果批发市场。冷库管理员何玉粦告诉记者,枇杷常温下能保存一星期,放进冷库能保鲜一个月,可错开上市时间。
“今年行情不好,去年我批发出去一公斤18元,今年只有12元左右,扣除包装、损耗、工人工资等费用,钱赚得很少。”一名经销商说,“不过,我今年仍收购了近20吨枇杷。必须坚持做,一是维护好与外地批发市场的合作关系,二是从外地批发市场为本地果农带回最新的市场信息。”
扶持经销商,就是扶持当地枇杷产业。为此,莆田市多次在北京、重庆等地举办枇杷节,帮助经销商开拓市场。常太镇还通过评选表彰销售能手等方式,鼓励经销商扩大经营。此外,莆田市区还新建了一座大型冷库,弥补常太镇冷库储存能力的缺口。
加工企业做后盾
除了销售能手,枇杷加工企业也能帮助解决部分枇杷,尤其是出现大面积滞销时。
来源:福建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