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大浮水果黄金季,枇杷进入尾声,醉李大量上市,杨梅零星成熟。今年老天帮忙,水果品质很不错,可本地果农却高兴不起来。近日采访发现,不少摊贩从水果市场买来外地的廉价水果冒充大浮地产货,不仅以次充好,还短斤缺两,糟蹋了大浮水果的名声,且有“鸠占鹊巢”之势。
日前,记者一进入江苏大浮地区,路边随处可见卖水果的地摊,有卖醉李的,有卖杨梅、枇杷的,只要见到有车驶近,摊主们都会热情地招手揽客。大浮一位老果农告诉记者,这些“招手族”中藏有挂羊头卖狗肉的“李鬼”,而且少数本地果农混迹其中,让人真假难辨。
近几年大浮水果的名气越来越响,每到这个季节到大浮买醉李、杨梅的人不少。上门采摘的游客也多了,价格上去了,果农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可现在不对了!一些外地人从水果批发市场批来福建、浙江的杨梅,还有浙江的李子,冒充我们大浮的本地水果。生意被他们抢了不说,口碑也被他们砸掉了。”大浮果农对记者说,当地果农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醉李,如果不趁着这10来天时间赶紧卖掉,最后都要烂在地里的。
说起那些“李鬼”,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阿姨情绪十分激动,拉着记者的手气愤地说:“今年这些人一下冒出来好多,而且他们摆摊的位置越来越靠市区,很多客人一进大浮就被他们拦下来了,我们本地人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我们年纪大了,不可能跑很远的地方去摆摊,关键还要在离果园近的地方,方便一些客人进园采摘。”老阿姨对记者说,要想辨别真假果农,亲自进园采摘是最好的办法。但一些客人赶时间,等不及一筐筐慢慢采摘,还是会当场就买走。这也给了那些“李鬼”可乘之机。
暗访
慈溪杨梅冒充大浮杨梅
昨天上午,记者驱车来到大浮地区,刚从唐城方向往山水西路走,开上第一个大山头,只见路边摆了长长一排水果摊。见有生意上门,摊贩们纷纷上前热情招揽。
一位女摊主热情地介绍自家的醉李是刚从树上采下来的,一篓子有5斤多重,别人卖50元一篓,她只卖40元。记者注意到,该摊位前竖了一块牌子:醉李、杨梅进园采摘。于是记者便提出来,希望能进园采摘,原本热情的摊主变得为难起来:离这里最近的园子也要走20几分钟,这么热的天还是算了吧?这些醉李是我早上刚采下来的。
来源:江南晚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