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池州,城市周边的蔬菜基地在社区里开了不少直销店,店主陈小飞的底气很足:“我们一般有50个品种,市场上有的我们基本上都有。我们储存的蔬菜量也是比较充足的。”
不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保证城市“菜篮子”均衡供给和价格平稳,压力越来越大。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直言不讳:“有的城市把生产甩给主产区,供给依赖大市场,运输距离越来越远,流通环节多,导致流通成本大幅增加,加剧了价格波动。”
如何提高城市蔬菜的自给率?农业部有新思路:发展城市周边的都市现代农业,给“菜篮子”装上更多本地菜:“都市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是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居民的食品需求,要发挥距离城区近、运输半径短的优势,主要发展生鲜农产品,重点保‘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
城市周边发展蔬菜产业,对传统蔬菜优势产区比如山东寿光,是不是利空消息?成都人周勇,开的益民菜市,有40多家分店,他的观点:本地菜和外地菜,不是冤家对头:“我们菜市场接近八九十个品种,总体来说60%左右是本地的。我们本地还有很多菜要送到外地去,这样是一个大物流,不是说我们净吃我们附近生产队的菜,那个时代早就不在了。”
在周勇看来,城市“菜篮子”越丰盛,市民买菜不贵,也不会菜贱伤农:“传统的销售模式是个体户,它单位量小,农民不知道终端销售的信息,所以变成了卖难、买贵。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终端搞成规模化销售,对接前端的规模化,联通产业链条。”
让城里人吃上家门口种的菜,市长能做些什么?农业部将建立市长负责考核机制,比如上海,就把将蔬菜面积最低保有量,作为区县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于保障城市菜园子的土地供应,韩长赋也有说法:“优先将城市郊区菜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菜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保证人均不低于1分菜地。”(代天)
来源:本网论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