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今年将吃上由上海师范大学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最新培育出的耐高温小青菜和菠菜,这是记者昨天从上海师范大学获悉的消息。这个成立了两年多的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已经开发出一系列优质的特殊稻米和功能性稻米,以及众多适应本地条件的优质新品绿叶蔬菜,成为上海优质蔬菜种子和稻米品种研发的重地。
耐高温绿叶菜品种缺乏、种植与供应不足一直是上海市农业生产面临的现实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场上的绿叶蔬菜有90%以上是本地供应的,但是近年来由于土地开发等问题,本地产的绿叶蔬菜逐年下降,目前市场上只有50%左右的绿叶蔬菜是本地供应的。
对上海居民来说,绿叶菜是一年四季的必需品。但长途运输的绿叶菜损耗非常大,而且储存期很长对保鲜有很高的要求,否则很容易造成微生物超标,这也是为什么上海市场绿叶蔬菜价格一直偏高的重要原因。据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环境学院教授王全喜介绍,目前上海市民需求量最大的绿叶蔬菜种质资源的研发几乎都不在本地,比如小青菜的种质资源研发就在南京,而原先菠菜等绿叶菜的种质资源研发则在山东。
2011年底,上海师范大学成立了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二年多来,中心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侯林喜教授和康奈尔大学费章君博士的合作项目,在耐高温青菜和菠菜育种方面有很大的斩获。目前他们通过与上海种都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协同创新,将把筛选获得的耐高温优质青菜品种等绿叶蔬菜推广种植,满足上海市场需求。
而现在中心任职的董彦君教授研究团队历经7年育成能辅助治疗肾病的优良粳稻品种-益肾稻1号,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该品种与上海普通大米品种相比,食味产量相仿,但总谷蛋白含量下降61.7%不利于肾病患者的易消化吸收蛋白下降60.8%可辅助食疗肾病。而研制的"上师大5号"糙米,含有非常高的维生素e目前已经进入市场销售。而"上师大8号"香型巨胚水稻、具有紫色种皮的巨胚水稻"上师大9号"、具有红色种皮的巨胚水稻"上师大10号"、具有黑色种皮的巨胚水稻"上师大11号"现在已经在崇明大规模种植,今年也将上市销售。
来源:文汇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