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灵川县灵田镇一食用菌生产基地
近年来,桂林市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在抓好科学技术培训的同时,注重通过示范引导来带动规模种植,促进经济转型,收到良好效果。2013年,桂林市食用菌种植面积达45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86万平米,增长15%实现总产量39万吨,总产值高达25亿元,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食用菌栽培面积及总产量已连续9年在全区14个地级市中遥遥领先。
科学种菇带富一方农民
3月8日,桂林春日一个难得的晴天,20多位村民正在田野里、大棚中忙碌着采摘云耳。一节节长满云耳的菌筒,整齐有序排列着,纵横交错。这就是记者在灵川县灵田镇某菌业公司生产基地看到的景象。
正在转运鲜云耳的欧阳先生介绍,公司去年5月在灵田镇正义村委南村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租142亩土地科学种植云耳、香菇、灵芝、毛木耳等食用菌,去年种植云耳40亩30万筒。目前正值云耳采摘旺季,预计产值可达180多万元。而公司在18个大棚中培育好菌种的另外36万筒各种食用菌也即将进入采摘阶段。
灵田镇领导介绍,在政府的引导和该公司的示范带动下,该公司目前已成立桂林市天祥种植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订单"的模式,带动周边23户农民着手科学种植食用菌。
"通过实施项目,桂林市去年推广普及科学种菇技术,示范带动农户种植食用菌,较大幅度地提高栽培食用菌的科技含量和农民栽培食用菌的技术水平,实现农民年人均食用菌收入100元以上。"市农业局负责食用菌种植的高级农艺师、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蒋德赏站长说。
记者采访得知,近年来,桂林市依托区位优势和气候、原料、劳动力资源优势,在各县(区)规模发展食用菌产业,主要品种有蘑菇、香菇、金针菇、云耳(黑木耳)、鸡腿菇、平菇、凤尾菇、草菇、秀珍菇、茶树菇、灵芝等11个品种。经大力扶持全市30多个食用菌龙头企业及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订单"的模式,打造食用菌产业,为桂林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来源:本网论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