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视的“3·15”晚会,孩子们常用的橡皮擦和修正液都被列入黑名单——质量不好的橡皮擦和修正液中含有有毒物质,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
修正液,1951年由美国人贝蒂·奈史密斯·格莱姆发明,白色不透明的液体,涂在纸上遮盖错字,干掉后可在上面重新书写。虽然近几年屡屡曝出成份有毒,但仍未淡出孩子们的生活,在很长时间内,甚至成为“保持卷面整洁”的“功臣”。
现在,修正液还是孩子们笔袋里的常客吗?我们进行了一番调查。
调查
受调查者中
六成孩子使用过修正液修正带
昨天,我们在杭城40多位中小学生和近20位家长中进行了一个小型调查。
一到三年级的小学生,基本用铅笔,写错字了用橡皮擦。四年级起用上钢笔、水笔,不少人的笔袋里就有了一位新伙伴——修正液、修正带。
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孩子使用过修正液、修正带,以修正带居多。
“三四年前还有学生用修正液,但现在基本都是修正带了。”一位任教十多年的小学老师回忆。修正液的气味浓,毒素多,几乎每年都被曝光是主要的原因。
这个趋势,在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也得到了印证。我们走访了三家文具店,“修正”产品几乎是修正带的天下,只有两家各有几瓶积灰的修正液。文具店老板说,这两年,修正液少有人来问,一个月也卖不出几瓶,修正带的生意很好,经常有家长小孩几盒几盒地买。一个小文具店里,修正带就有不同规格、包装、厂家等近20种,单只价格从3到6元不等。
我们“早报学堂”的微信平台,收到的扫描文件作文投稿,有不少修正带的身影。
虽然调查中有65%的孩子表示修正带、修正液不好用,但仍有近30%的孩子会经常使用。
家长高女士说,儿子四年级,修正带用得很频繁,一买就十多个,又容易丢,经常用一半就丢了,同学之间再互相蹭着用。
“孩子很粗心,作业老是要改,大概是觉得划掉看上去太乱,就用修正带,什么作业都用。”她说,经常叮嘱孩子要少用点,一个是不健康,另一个,涂涂改改肯定影响学习效率,而且,“本子上一块一块的很讨厌”。
家长王女士觉得,孩子的修改过程其实体现了思考的过程,“为了强化书面干净,整齐划一,就把孩子思考过程扼杀?”
用不用“修正”产品
和老师理念有一定关系
来源:今日早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