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包装饮用水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水。随着饮食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包装饮用水市场的混乱亟待规范。近日,《包装饮用水》标准正在处于公开征求意见的阶段。这或许会影响到饮用水的包装问题。
近日,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布了包括《包装饮用水》等1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向各有关单位及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所有意见需于4月20日前反馈至国家卫计委。该《意见稿》有两大看点,首先是“饮用矿物质水”名称被叫停,其次是曾经困扰水企多时的“菌落总数”以及ph值指标被删除。业内人士表示,国标出台将一统国内饮用水国标、地标长期并存的混乱局面,有效规管各类饮用水。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完善工作安排,由浙江省卫生监督所牵头,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舟山市卫生监督所等参加组成的起草组对gb19298-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及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进行修订。
此前,关于各类水的标准名目繁多,造成乱象。据介绍,本次标准实现了“大一统”,范围包括除饮用天然矿泉水外的所有包装饮用水类别,因此将gb19298及gb17324合并,并将标准命名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标准适用于所有人类直接饮用的包装饮用水,不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
在标准的术语中,厘清了包装饮用水、饮用纯净水、自然来源饮用水、其他饮用水的定义。
对于仅在纯净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饮用水,考虑到“矿物质水”名称易使消费者误认为该产品具有补充矿物质的营养功能,引起消费者的误解,因此,拟规定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不得再使用“饮用矿物质水”名称。这就对包装饮用水的包装提出了新的要求。
来源:中国包装印刷机械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