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葡萄酒的“双反”调查,并未让已经身处“寒冬”的国产葡萄酒感受到真正的利好。2013年6月5日,葡萄酒“双反”消息一出,张裕、中葡、通葡、莫高等上市股纷纷涨停,然而,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第二天,葡萄酒概念股集体下跌。事实上,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进口酒的强势冲击、“限酒令”的打压以及需求低迷等因素的影响,国产葡萄酒市场持续走低,销售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尽显颓势。
2013年,我们注意到,国产葡萄酒行业多年来高速发展的繁荣景象已经退却,产销齐跌,产量增速10年来首次趋负。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寒冬”已经到来,2014年会更加寒冷。
国产酒节节败退
2013年12月,拥有长城葡萄酒品牌的中国食品、国产葡萄酒三巨头之一的王朝酒业,先后发布盈利警告,称预期公司于2013年年度会出现显著亏损。与此同时,中葡股份业绩也出现大幅下滑,据其财务数据显示,中葡股份2013年年度全年处于亏损状态。
不仅如此,国产葡萄酒行业龙头老大张裕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悉,张裕2013年前三季度营业额、净利润齐跌。值得注意的是,其财务账期内实现的净利润仅为8.69亿元,同比下降25%。
事实上,国产葡萄酒自2012年以来就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一线品牌在遭遇市场不景气的同时,二三线品牌同样尽显疲软态势。
国产葡萄酒遭遇市场“寒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所带来的需求下降,已经成为诸多行业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另一方面,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白酒业进入行业调整期,“限酒令”也对葡萄酒产业带来了相应的影响。具体来看,国产葡萄酒的销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团购渠道,传统的政务消费方式占据了较大比重,随着政务消费的降温,以中高档葡萄酒为主的酒企业绩顺势出现业绩大滑坡。
业内人士表示,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进口葡萄酒的强势冲击。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认为,进口葡萄酒具有天然的品牌优势,其对国产葡萄酒的市场冲击在处于高价位段时已经开始显现。随着葡萄酒进口关税的降低以及国内葡萄酒价格的不断上扬,中低端进口葡萄酒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其性价比也更高,这就加速了对国产葡萄酒消费需求的冲击。
打铁还需自身硬
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