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当北京市的气温创造了7月上旬气温新的历史时,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乐平农产品产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乐平除感受到了天气的“热度”之外,更感受到了市场对大兴西瓜的“热情”。
不过冯乐平也有一点幸福的烦恼:大兴西瓜在市场上太火了,自己的产品有些供不应求,使得她不得不跟很多客户进行解释。“大兴西瓜这些年一直处于良好的市场销售态势,尤其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之后,无论是销售数量还是销售价格,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吃着冰冻的西瓜,冯乐平嘴里的西瓜市场前景却十分红火。
地理标志就是不一样
满村皆瓜。
走在庞各庄村,记者感觉就像进入了西瓜的天地。
或躺在地上、或挂在藤上,个头或大或小、或方或圆,不同的品质、不同味道的西瓜,在这里“集会”,充分显示了西瓜在这里的“主角”地位。
但在27年前,当冯乐平第一次来到庞各庄时,已经有着上百年种植历史的西瓜,却在村子里只是一个“配角”的地位。全村的瓜农一直都是根据经验来种植,收成也并没有保证。
1992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冯乐平从报纸上发现了两条信息:一是山东苹果经过包装上市卖出大价钱;二是顺义北务种大棚西瓜取得好收益。
“这两条信息一下子吸引了我,一个是经营有道,一个是科技为本,使我产生了参观取经的想法。”回忆起这次转机,冯乐平至今记忆犹新。在老支书的支持下,她利用农闲时节跑了几趟山东和顺义,那里果农的经验让她思路大开。
于是,庞各庄的第一个西瓜大棚在1993年被冯乐平支起了,不仅育上了第一棚西瓜苗,也育出了她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冯乐平的成功,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大棚种植,也开始了大家联合的尝试。
1997年,我国最早的西瓜农业合作社在庞各庄瓜农的联合中破茧而出。随着后来入伙瓜农的不断增加,合作社在成长的同时也遇到了发展的新问题:怎么统一大家西瓜的种植和保证西瓜的质量。
这一次解决冯乐平和庞各庄人难题的答案是标准化。“我们根据北京市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要求,成立了标准化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责任到人。”冯乐平说。
来源:中国质量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