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一个新品种,一般需要10年至12年。若想缩短时间,在10月秋收后可前往海南增种一茬儿(俗称“南繁”),但仍需7年至9年。
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段国占,1994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近20年来,他一直从事农业科研与推广工作,先后参与和主持培育小麦新品种1个、西瓜新品种1个、大豆新品种3个,获省农科系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今年,他是我市农业口唯一的科技领军人才候选人。
12月11日,段国占说,若能实现“全市大豆亩均增产50公斤,培育出腐竹、豆乳专用、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的梦想,他这辈子就无憾了。
办公室堆放的各种大豆资源,都是他的“宝贝”
12月11日,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段国占的办公室内堆放着各种大豆植株。他拿起一株只结了几个豆荚的大豆植株说:“这是从吉林省农科院引入的大豆不育系。在试验中发现,这种开白色花的大豆一般不结豆荚,但这一株结了3个。这说明这株大豆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携带了使雄蕊不育的基因。这3个豆荚中的大豆很可能是天生的杂交种。如果以这种不育株为母本不经过人工杂交就生产出天然杂交的种子,从而培育出新的大豆品种,那么,能大大减轻育种工作的劳动强度,使大豆品种的群体改良成为可能。”说话间,段国占的眼神透露出他对这株看似普通的大豆特别珍爱。
自担任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豆研究室主任以来,段国占先后从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吉林省农科院、周口市农科院等省内外的科研单位引进了大豆不育系、高蛋白资源豫豆12号、泗豆288等大量优异资源,为大豆育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段国占说,育种工作“累并快乐着”。“当在地里发现好东西时,我内心非常高兴。每个品种都像自己的孩子,花开得咋样,豆荚结得咋样,心里总惦记着……每年都是苦乐交织。”
培育一个新品种,一般需要10年至12年
来源:本网论坛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