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咚……早上8时20分,沱沱工社配送员马铭骏按响了海淀区曙光花园7号楼住户家的门铃。“今天四环路有点堵,耽误了些时间。”他把对货单递给这家女主人刘艺冰,一边笑着解释,一边弯下腰麻利地把手中抱着的大纸盒放在地上。纸盒里,翠绿的小油菜还带着水珠,顶着小黄花的黄瓜显然刚摘不久。“东西很新鲜。”把菜塞进冰箱,刘艺冰挎上包出门上班,前后不过三五分钟。
以前,刘艺冰买菜可没这么轻松。虽然家离菜市场不远,但每天下班后再去,剩的都是“撮堆菜”——油菜皱皱巴巴,西红柿满是磕磕碰碰的痕迹,为此没少受家人埋怨。现在,前一天上网预订,第二天早上新鲜的蔬菜、水果就会送上门,再不用自己大包小裹地拎上楼。
最新公布的《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影响力报告》显示,北京在社会、经济、技术和政策环境方面的城市吸引力,位列全国22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之首。国内自营b2c电商企业前9名中,北京占了5个。
上网买菜市民超过50万
早上6时20分,沱沱工社位于顺义区的物流库前,马铭骏手握一叠厚厚的配送单,正一一核对着货品。他身后白色的厢式货车已经装了个半满,蔬菜、水果、猪肉、鸡蛋、大米、牛奶一应俱全。
马铭骏负责海淀南部的社区。这些东西是前一天晚上客户下的订单,一共31单,价值近万元。如今,这样的送货量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今年中秋、十一节假日,每天至少要送50单。而一年前,沱沱工社的日订单总数还只有百单。
“今天又多了7个新客户,都是以前没下过订单的。”扫了一遍手中的订单信息和用户指定的配送时间,马铭骏心里有了谱。与普通的购物网站不同,马铭骏的客户中一半多30岁以上,年轻人反而是“少数派”。
为何70后、60后会成为上网买菜的主力?
“方便、便宜。”刘艺冰这样总结。如今,她供职的出版社里上网买菜、买日用品的同事,已经建立了微信群,群的名字叫“40岁辣妈”,每天分享网上的打折信息。
“一个人如果上网买菜,那么网购已经融入了她的生活。”沱沱网ceo杜飞认为,一个城市的消费人群对电商接受程度的高低,不是看有多少人上网买手机、买衣服,而是看有多少人上网买菜、买饮料、买零食,而北京是全国少有的有这样消费习惯的城市。
来源:北京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