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增产效果真明显,一垧地比传统种法多打了一车苞米。"吉林省德惠市大杨子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郭清莲日前兴奋地告诉记者,明年春天,他们合作社的200多公顷耕地将全部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
"这深翻过的土地是有劲,今年我家苞米产量比去年增产一成多。"九台市庆山种植业家庭农场主刘庆山说,深松一公顷地,政府给补贴150元,实际成本需要200元。"别说成本多50元,就是多100元,我也要在月底前把流转来的380垧地深松一遍。"
长春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种植结构单一、农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土壤有机质锐减、耕作方式落后等原因,长春市粮食增产一度遭遇土壤退化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长春市多措并举,增加土地肥力,促进粮食增产。一场"黑土革命",促成了轰轰烈烈的粮食"十连丰".
百万公顷黑土地"疏松筋骨"
"粮食产量‘十连丰’,机械深松功不可没。"长春市农委农机处处长辛力介绍说,2008年到2010年,长春市利用三年时间,对80万公顷耕地进行了深松,彻底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机械深松整地是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最佳技术措施之一。"
据测算,在松辽平原黑土地进行深松深翻35厘米的地块,每公顷玉米可平均增产1000多公斤,增产的持续效果可达3-5年。
10万公顷耕地实施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技术以免耕播种、根茬秸秆还田覆盖和深松为重点。采用这种技术既有利于抢墒抢种,又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2010年,长春市出台《关于积极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意见》,并从201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经过去年台风"布拉万"的考验,很多农民都认识到这种技术的优势,以致今年长春市推广面积大幅提高,一下子从2012年的2万公顷激增至10.5万公顷。
来源:长春日报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