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入2013年ems的爆发令多个国家以及地区的对虾养殖业遭受了重创,养殖户损失惨重,对虾产量明显减少。为了对虾业早日回归正轨,不再受ems侵袭,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都在努力研究ems的治疗方法。日前,在2013年全球水产联盟年会的座谈小组上,有专家谈到“斑节对虾对ems的反应可以为治疗该疾病提供线索”。
马来西亚noriaki akazawa博士说,即使养殖在同一个池塘里,南美白对虾被ems感染,斑节对虾也不会发病。而正大集团的robins mcintosh说,“斑节对虾易感染ems,但其感染之后却有着较好的存活率。斑节对虾感染ems后不会立刻死亡,除非人为投喂病菌。”
robins mcintosh认为,这是预防ems暴发的众多线索之一,还需要探索。另外,与红罗非鱼混养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式。如果采用对虾与尼罗红混养的养殖模式,对虾暴发ems的风险可大大减小。
“这种混养的模式为ems治愈提供一个线索”robins mcintosh说。“我们也发现ems病原菌对盐度极其敏感,盐度越高的水环境,对虾存活率越低(编注:原文为盐度越高,对虾存活率越高。译者认为可能是作者失误。)。
不久前,akazawa博士发现在高ph值下更易暴发ems——这一结果得到了全球水产养殖联盟主席george chamberlain的认可。他的虾场有着亚洲“最好的管理”和详细的数据收集。他收集了两次他的虾塘大规模暴发ems的数据,一次是在2010年底 2011年初,一次是在2013年年中。
“2010年暴发的那次ems很严重,但产量恢复过来后,密度达到85尾/米2,存活率80%-95%。”akazawa博士说,相比之下,第二次暴发的ems严重程度轻很多,对虾死亡率较低。
专家预计今年泰国对虾将减产至30万吨以下,约28万吨左右。根据mcintosh的乐观估计,2017年对虾产量有望恢复到60万吨左右。而也有学者悲观的认为,到2017年泰国产量只可能恢复到30万吨。
相信通过专家等的努力研究,ems的治疗方法一定会被成功研究出来。
来源:中国水产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