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秋收大忙时节已经到来。东北大粮仓经历了前期低温春涝、夏季罕见洪涝等灾害,今年秋粮长势如何?能否再迎丰收?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面临哪些挑战?记者日前赴黑龙江、吉林等省份一探究竟。
局部受灾 秋粮总体长势良好
初秋的东北空气清冽。在全国产粮大县(市)——黑龙江省肇东市、庆安县、双城市和吉林省榆树市,湛蓝天空下,金黄的水稻和玉米像潮水一样随风涌动着收获的讯息。
在肇东市太平乡东合村种粮大户孙君忠家的地里,记者看到玉米已经成熟,个个籽粒饱满。他告诉记者,虽然遭遇低温春涝,播期推迟,由于使用农机深松整地、机播、喷灌、大垄双行等技术,玉米株数增加约20%,加上雨水充沛,玉米长势很好,预计亩产增加700斤。
记者从黑龙江省、吉林省农委了解到,今年两省粮食种植面积扩大,为丰收奠定基础。黑龙江今年粮食种植面积21431万亩,比上年增加518万亩,吉林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821万亩,比上年增加10万亩。其中,高产作物玉米和水稻增加较多,低产作物大豆有所减少。
今年东北罕见洪涝引人关注。据了解,洪涝主要集中在沿嫩江、松花江、黑龙江等江河及支流两岸,多为沿江河行洪区坝外地、低洼易涝地块和高速公路两侧无排水条件地块,这些地区秋粮损失较重,然而并非主产区,而且降雨对坡地、岗地、漫岗地秋粮生产有利,弥补了洪涝损失。
“俗话说‘旱灾一大片,涝灾一条线。’”绥化市农委副主任门贵昌表示,尤其对于东北“十年九旱”地区,今年粮食长势明显好于常年。
据记者了解,目前东北秋粮长势总体良好。由于大多数遭遇洪灾的坝外地为农民自行开荒地,不在每年的责任田统计范围,对粮食产量损失的数据影响有限。据两省农委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今年粮食总产均有望再创新高。
利用多种科技手段防灾减灾
今年春天,黑龙江省双城市东跃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5万亩玉米地推广了大垄双行新型种植技术。“这种种植方式让每垧地(15亩)增加了20%的种植面积,株数提高,每垧地产量从1万7千斤左右提高到2万7千斤。”全国种粮大户、合作社理事长刘彩华说。
来源:新华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