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久负盛名的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开捕,也就是蟹农们常说的“开湖”,这也标志着一年一度的阳澄湖大闸蟹“食节”正式到来。不过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极端异常天气、打压“三公消费”等因素,都使得人们对今年大闸蟹的价格和销路格外关注。
捞蟹
开湖时间不看螃蟹看市场
“今年天气太热,蟹子脱壳慢成熟晚,不上秤!”去年北京青年报记者曾采访过的阳澄湖蟹农老于昨天说,现在蟹的重量小于去年,所以他有些不舍得捞。而据了解,去年阳澄湖开湖的日子是9月22日,而今年是9月17日。“捞得太早就会‘壳空’,既不好吃也影响分量”,这是阳澄湖蟹农都知道的道理。那蟹的成熟期晚了,为什么今年阳澄湖大闸蟹开捞的日子却还提前了呢?
老于告诉北青报记者,阳澄湖大闸蟹的整个成长要经历四次脱壳过程,最后一次脱壳结束后大约再过一周才能捕捞出水。而今年华东地区罕见的持续高温不利于大闸蟹脱壳,对大闸蟹的生长造成了影响,生长期比去年要晚一周左右。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阳澄湖每年开湖捞蟹的日子都是由当地政府确定,虽然肯定也得听蟹农的意见,但市场因素显然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有蟹农也直白地告诉记者,开湖时间要看蟹的生长,但更要看市场。
据了解,今年的中秋比去年早了一周多,而每年中秋节前都是馈赠大闸蟹的最高峰期,因此每年开湖都要赶在中秋节前一周左右,照此算其实今年开湖已经比惯例推迟了几天,但如果真按照蟹的成熟期就错过了中秋销售。北青报记者从多家蟹商处了解到,每年国庆前销售的大闸蟹至少要占整个蟹季的百分之三四十,所以无论蟹商还是蟹农,只有拿下中秋、国庆前的销量才能算是踏实。不过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当地成熟的蟹应该仅占三成左右。
而事实上,尽管政府确定的开湖捞蟹的日子已经偏早,但其实开湖只是个官方的仪式,之前已经有蟹农开始捞蟹出售,而促使他们早捞蟹的原因无疑也是卖个好价钱。
蟹价
节后回落恢复正常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