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朝阳县东大屯采访吃到了朝阳自产的河蟹,河蟹看着鲜亮、个大肉肥,口感回味香纯。在小凌河流域放养的河蟹,在品质和口感上一点都不比外来的差。养蟹人是本土“渔”民于国新,作为朝阳本地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养殖河蟹的人,如何让朝阳地区唯一特有的水产品形成气候,打出品牌,令记者十分好奇。
于国新,朝阳县东大屯乡士毅村人,从小就喜欢养鱼、养虾。十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去本溪玩,发现当地人承包河段养殖水产品,于是回到家乡后,用多年积蓄承包了一小段河段开始养殖河鱼和林蛙。2005年,于国新注意到每年秋季大量从盘锦一带贩运到朝阳市场销售的河蟹价格节节攀升,效益十分可观,萌生了养河蟹的念头。当年,于国新不顾家人反对承包了小凌河流域东升乡到松岭门一段40公里长的河道,决定搞河蟹养殖。
于国新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对于养蟹是个门外汉。在朝阳地区也没听说过有养殖这类水产品的人,可以借鉴的经验为零;于国新文化虽然不高但头脑灵活有一股敢为人先的闯劲,他觉得要想养好河蟹,就必须去外地养殖河蟹成熟的地区“取经”。他通过到盘锦、唐山、江苏阳澄湖等具有养殖河蟹传统的地区考察,跟当地的蟹农探讨养蟹经验,结合小凌河流域的水文条件认为在东大屯搞养殖河蟹完全可行。
他先期从盘锦购进了500公斤蟹苗入水,由于是第一次养殖,不了解河蟹的习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投入的蟹苗就顺着河道偷偷溜走了近一半,损失惨重。凡事开头难,于国新认为这个“学费”是必须要交的,为了摸清河蟹的习性,他在夜里拿着手电筒在河道里跟着蟹苗顺着河道向下游走,蟹苗虽不大,但速度很快,两天两宿能走20公里。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于国新则是通过与外地的养殖专业户进行沟通交流,请水产养殖专家实地进行指导。当年秋季虽然没有赚到钱,但通过细心的摸索,于国新逐渐地掌握了河蟹的生活习性,也坚定了养蟹的信心。
来源:中国水产信息网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