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晋西北黄河岸边的山西保德县,因盛产油枣,素有“油枣之乡”之美誉。保德油枣久负盛名,康熙皇帝曾御封其“好油枣”。1997年被评为山西八大名枣之一,1999年全国红枣博览会上还获得了优质产品奖。 近年来,在保德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保德油枣产业发展迅猛。原来鲜为人知的保德油枣,不仅成为畅销国内外的枣中精品,还别具特色地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农业观光项目,为当地产业经济和农民增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每年的8、9月份,正是保德“油枣”收获的时节。田间山坡上,一眼望去,挂满枝头的枣儿有的开始变红,有的还发着青绿。秋风(微博)吹过,枝头晃动,红红绿绿,斑斑点点。脆甜的油枣吸引着远近的客人。这些天里,保德黄河桥头的红枣批发市场,自然也是商贾云集,煞是热闹。 坐落在晋西北黄河岸边的山西保德县,因盛产油枣,素有“油枣之乡”之美誉。保德油枣久负盛名,康熙皇帝曾御封其“好油枣”。1997年被评为山西八大名枣之一,1999年全国红枣博览会上还获得了优质产品奖。 近年来,在保德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保德油枣产业发展迅猛。原来鲜为人知的保德油枣,不仅成为畅销国内外的枣中精品,还别具特色地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农业观光项目,为当地产业经济和农民增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8月19日,记者来到“油枣之乡”保德县,黄河桥头油枣批发市场不远处的冯家川村,大小车辆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装车卸车,交易正旺。 今年60多岁的马玉喜老人,开了一家红枣加工厂,还有5亩红枣林,全部是林粮间作。老马高兴地和记者聊起油枣,“老枣树一亩产量3000多斤,亩收入7000多元。一年光红枣收入差不多3万元。”因为无公害,老马家的红枣硕大甜香,在地头就被外地客商抢购一空。老马的种植积极性很高,他精耕细作,精心管护,全家老小9口,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保德油枣椭圆形状,个大、油多、皮薄、肉厚、核小,色泽深红,油光闪亮,味美香甜,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其中以维生素c和糖份含量最高。含糖量在57.9%以上,熟透的枣剖开之后可拉出一二寸长的金丝,放在罐子里,用酒密封保存,可以做到十年不霉不坏。 据考证,保德县栽植枣树已有1100年的历史,清朝康熙皇帝巡游路经保德县时,在黄河岸边的冯家川落轿歇脚,命人摘来保德油枣品尝,一口咬下之后,顿感油润香甜,神清气爽,余味无穷,疲倦顿消。于是龙颜大悦,随口赞誉道:“佳品,佳品,真乃油枣也。”天子赐名,从此,保德大枣便成了“贡枣”,保德县沿黄河岸边的轩家川、冯家川一带,海拔、气温、降雨量、黄土、光照,昼夜温差都非常适合油枣生长,这为当地油枣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几年来,当地政府更加重视油枣产业的发展,为了组织企业实施精深加工战略,保德县在原有的30家红枣加工企业基地基础上,牵线搭桥,专门成立红枣协会,组建集团公司,进行技改扩建,年收购加工红枣量达到1000吨。 同时,鼎力扶持红枣民营企业发展。投资80万元,帮助下岗女工高桃子创办的三元海红制品有限公司,进行全面技改扩建。协助黄河油枣有限公司兼并县综合食品厂,使两家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600吨,其生产的 “御赞牌”、“妙莲香”、“德泰牌”系列精品达16种之多。目前保德已建成多家红枣加工厂,将油枣加工,制成 “益寿枣”、“玉皇枣”、“无核糖枣”和“熏枣”等。 长期以来,保德鲜干枣畅销全国各地,腌制的酒枣,称贵妃枣,尤其出名,堪称果品一绝。该枣俗称醉枣,酒芳枣香,风味别致,是消暑益中的清凉剂,也是当地用来馈赠亲友的佳品。 现在,市场上最抢手的是无核糖枣,这些经过加工的油枣精品成为保德最重要的名优土特产品,远销到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来源:作者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