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网记者走访了北京市西城区某大型超市,发现食用调和油在名称标示、配料比例、营养界定、价格界定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据了解,调和油是将两种以上的油脂按比例调配成的食用油,一般选用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为原料,再配上米糠油、玉米胚油等特种油酯。其加工过程并不复杂,就是根据人体需要,选择上述两种以上精炼过的油酯,再经脱酸、脱色、脱臭、调合,就成为调和油。
2004年,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开始施行后,当时食用调和油市场的随意勾兑现象、标识混乱、名称繁杂等问题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的注意,于是制定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进入工作议程。然而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食用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
中国新闻周刊网记者走访了北京市西城区某大型超市,发现食用调和油在名称标示、配料比例、营养界定、价格界定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据了解,调和油是将两种以上的油脂按比例调配成的食用油,一般选用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为原料,再配上米糠油、玉米胚油等特种油酯。其加工过程并不复杂,就是根据人体需要,选择上述两种以上精炼过的油酯,再经脱酸、脱色、脱臭、调合,就成为调和油。
2004年,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开始施行后,当时食用调和油市场的随意勾兑现象、标识混乱、名称繁杂等问题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的注意,于是制定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进入工作议程。然而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食用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
调和油定价随意:什么油贵就标什么
伴随调和油随意勾兑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调和油的定价。
北京市民刘军翔向记者表示"好几次都买花生油回去,因为看着价格便宜,但是买回家才发现是调和油。也不知道这花生调和油里能含有多少花生油,值不值这个价格。"
调查中记者发现,超市食用油货架上约四分之一都在出售调和油,这些产品有的叫"食用调和油",有的直接叫"花生调和油""橄榄调和油",只是在质量等级上标注了"调和油"字样。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以上是网络信息转载,信息真实性自行斟酌。